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会晤习近平 表示希望建立“强有力的”英中关系
- Author, 萨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詹妮弗·麦基南(Jennifer McKiernan)
- Role, BBC政治记者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Sir Keir Starmer)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强调建立“强有力的英中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
此次会晤是自2018年以来、两国关系有所恶化后,英国首相首次与中国国家主席面对面会谈。
在会谈中,基尔·斯塔默提到被囚禁的香港民运人士黎智英的案件。他表示看到黎智英健康状况“恶化”的报导,对此表示关注。
他还表示希望加强双方在全球稳定、气候变化及经济增长等“共同合作领域”的商业合作。
在会谈开始时基尔·斯塔默表示:“我们希望双边关系能够稳定、持久、相互尊重,尽量避免意外发生。”
他补充道:“英国将是遵循法治原则的可预测、稳定的主权体。”
习近平通过翻译表示,中英两国应致力于相互尊重和开放合作。他说:“中英双方在贸易、投资、清洁能源、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提升民生等各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闭门会议的简报中提到,基尔·斯塔默阐述了两国领导人在促进全球稳定、经济合作、贸易,以及努力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中的共同责任。
气候变化是会谈的重点之一。唐宁街发言人表示,首相希望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挑战中提供支持,尤其是特朗普总统当选后,将可能撤回绿色环境政策。
然而,基尔·斯塔默强调,他的政府立场始终“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但我们会成为中国可预测且务实的合作夥伴。”
在乌克兰战争中,中国因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而受到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批评。首相表示希望就香港、人权及俄乌战争等分歧领域进行“坦诚对话”。
这次会面是基尔·斯塔默在工党胜选后与习近平进行电话交流的后续,他提议在北京或伦敦举行全面的双边会议。
双方还同意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明年访问北京,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讨论经济和金融合作事宜。
保守党影子外交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批评:“如果首相未能坚定捍卫英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可能会被削弱。”
她认为建设性对话固然重要,但基尔·斯塔默“应更强烈地表达我们对人权问题的关切、对香港强加的国安法以及像黎智英这样的英国公民的安全和福祉。”
“基尔·斯塔默必须说明,在他所谓的关系重置中,从习近平那里获得了哪些对英国关注问题的保证。”
在此次巴西会谈之前,首相曾表示与中国等经济体接触非常重要,而英国外相戴维·拉米(David Lammy,拉米)上月在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及副总理丁薛祥举行了会谈。
上一位会见习近平的英国首相是文翠珊(Theresa May),她在2018年的访华期间赞扬了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
但此后,两国关系因在新疆维吾尔族问题及香港民主运动人士待遇等议题上出现紧张。
去年,时任保守党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称中国是“对我们经济安全的最大国家威胁”。
但与现任政府一样,他也表示有必要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等问题上与中国接触。
查塔姆研究所国际智库(Chatham House international)的中国问题专家余杰博士表示,此次G20会谈对于缓和六年僵局和英中关系“至关重要”,并暗示尽管外交紧张,双方可能会达成贸易协议。
余杰说:“从双方的会谈简报来看,对话的基调似乎是积极的。”
“但在具体问题上,双方似乎尚未达成任何协议。”
余杰警告,双方的努力仍可能受美国的影响。 “如果美国要向英国施加额外压力,要求其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这对英国政府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她预期,在特朗普领导下,美国对华政策将是相当强硬。
在前往里约热内卢参加峰会途中,基尔·斯塔默向记者表示,“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是他的首要议程。
在会议前,唐宁街表示,首相将敦促其他G20国家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并警告如果俄罗斯取得胜利,世界将面临“难以想像的后果”。
此次峰会举行前,俄罗斯刚对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而俄乌冲突也即将进入第1,000天。
同时,有报导称美国已批准乌克兰使用其提供的远程导弹对俄罗斯发动攻击。此前,这些武器仅被基辅用于攻击国境内被俄罗斯占领的目标。
英国方面也向乌克兰提供了“风暴影”导弹(Storm Shadow)。英国国防官员和部长一直主张允许基辅使用这些导弹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英国不愿单独行动,等待美国白宫改变立场。
基尔·斯塔默表示,他不会触及乌克兰导弹“相关的操作细节”。
目前,基尔·斯塔默正在与其他G20领导人举行会谈,他们代表全球19个最大经济体、非洲联盟以及欧盟的声音。
这次峰会为世界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就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展开讨论,为应对其未来的政策做好准备。
特朗普呼吁盟友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而他对进口美国的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的举动,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