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股市里频繁交易的后果有多严重?
股市里频繁交易的后果有多严重?
2025-02-16 07:01:43
复利的第一条原则是:除非万不得已,永远不要打断这个过程。
--查理·芒格
经常有朋友问我:我的基金账面有点收益了,要不要卖掉止盈啊?
更多的朋友问我:现在形势不太明朗,或者某人说股市在短期内会有大的调整。我是不是该把基金卖了,等股市大跌后再买回来?
每每碰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说:坚持定投,长期持有,不要折腾!
我认为,我们一旦开始根据市场形势进行买卖,我们很容易进入频繁交易的怪圈。而我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频繁交易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错误的时间卖卖基金,比如高买低卖,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大幅低于指数本来的收益率。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本身的成本。今天我就详细分析一下。
一、在A股里频繁交易基金的成本
众所周知的是,当我们在A股里交易股票和基金ETF时,是要付交易费的。交易费主要包括印花税、过户费、规费和佣金等。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1. 印花税收取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五,只向卖方单边收取。
2. 过户费是向买卖双方收取,收取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1。
3. 规费:包含证管费和经手费,证管费是万分之0.487,经手费是万分之0.2, 合计是万分之0.687。
4. 券商交易佣金,通常介于千分之三和万分之三之间,最低为5元。所以,如果我只买了一千元的ETF,我照样要付5元的佣金,相当于资金的0.5%!
合计起来:
买入的总费用:最高 0.31%,最低 0.04%。
卖出的总费用:最高 0.36%,最低 0.09%。
倒手一次的总费用:最高0.67%,最低 0.13%,平均为0.4%。
打个比方,如果我买入一万元的标普500指数ETF 513500,最高费用为31元,最低之需要4元。如果一个月后我按照原价把它们卖掉,我付出的成本最高为36元,最低为9元。
所以,折腾一次,我损失的资金,最低为13元,最高为67元。
如果我一年内倒手10次,仅仅交易费用就会导致最高6.7%的损失。假设基金本来的收益率是10%,扣除交易费用后,我的期望收益只有3.3%了。
即使按照最低佣金计算,倒手一次的成本也有0.13%。如果一年倒手10次,交易费用也高达1.3%。
如果我投资的是场外基金,虽然我避免了这些股市的交易费用,但是我却需要交纳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
以博时标普500 ETF 联接A基金050025为例,其最高申购费为1.2%,最高赎回费用为1.5%,合计高达2.7%。如果我一年倒手10次,我付出的费用高达27%!
这个成本,远远高于场内ETF。所以,我推荐投资场内ETF,而不是场外基金。
由此可见,在A股上投资指数基金的成本,是不容忽视的。
假设我今年投入一批资金,买入场内ETF 513500,并一直持有。直到三十年后我退休了、需要用钱时才卖出它们。那么我投资这些资金的交易成本,就是倒手一次的成本,最高为0.67%,最低为0.13%,平均为0.4%。
假定这个基金固有的年化收益率是10.8%,而基金的管理费是0.8%。那么我每年取得的实际收益率是10%。三十年后,我取得的总收益就是
(1 + 10%)^ 30 - 1 = 1645%
就算扣除最高的0.69%的交易费用,我获得的收益率仍然为1644%。交易费用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是,如果我每年倒手10次,每次倒手的平均交易成本是0.4%,那么我取得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
10% - 0.4% x 10 = 6%
30年后,我取得的总收益是:
(1 + 6%)^ 30 - 1 = 474%
由于 474% / 1645% = 29%。我们可以说,频繁交易取得的成绩仅为长期持有的29%!换句话说,交易费用吃掉了我71%的收益!
如果把时间窗口扩大到四十年,差距将会更大,而交易费用将吃掉80%左右的收益!
下表显示了不同投资时间窗口下,频繁交易导致的收益损失比例。
二、在美国股市里频繁交易基金的后果
在美国,交易ETF和传统基金本身没有印花税和券商佣金等费用。不过,在交易ETF时,我们仍然会遭遇交易价差(Bid-Ask Spread)。而交易价差通常被认为是投资者要付出的交易成本。
比如,标普500ETF VOO的交易价差为0.01%,SPY的交易价差也在0.02%左右,而VGT的平均交易价差高达0.04%。
当然,卖卖传统指数基金,比如 VFIAX,就没有交易价差的问题。
除了价差,如果我们在应税账户里交易ETF和传统指数基金时,资本利得税是更大的成本。
如果我们持有基金的时间低于一年,那么资本利得按照普通收入征税。对于一个高收入家庭,其联邦税和州税合计可以超过40%。
如果基金固有的年化收益率是11%,其中分红是2%,而价格增长是9%;并假设我们每次都是在持有不超过一年时就频繁倒手。那么,即使我们不考虑交易价差,而我们税前获得的收益仍然是11%,我们将需要为9%的短期资本利得纳税。
假设我们的边际税率是40%,而分红税按照20%计算,那么我们实际获得的收益率就是:
2% x (1 - 20%) + 9% x (1 - 40%) = 7%
那么在30年后,我们获得的总收益就是:
(1 + 7%) ^ 30 - 1 = 661%
而如果我们是长期持有,那么每年获得的收益率就是:
2% x (1 - 20%) + 9% = 10.8%
长期持有30年后,我们的账面收益率就是:
(1 + 10.8%) ^ 30 - 1 = 2069%
即使我们在那时全部卖出所有基金,并假定我们要交最高的长期资本利得税,即20%。我们税后的总收益率仍然有:
2069% x (1 - 20%) = 1655%
而 661% / 1655% = 40%。
我们可以看出,频繁交易策略获得的收益率只有长期持有策略的40%。也就是说,高达60%的收益被税收吃掉了!
如果把时间窗口扩大到四十年,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税收会吃掉70%左右的收益!
请注意,如果上述交易发生在税务优惠账户里,比如IRA账户,那么税收的负面影响就没有了。不过我们仍然要付出交易价差等成本,只不过后果没有如此巨大而已。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频繁交易基金带来的交易成本,都是极其高昂的。它们会严重侵蚀我们的投资收益率,大大拖累我们获得财务自由的脚步。
其实,放在其他国家,类似的结论照样成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分析一下贵国的情况。
正因如此,我建议大家不要频繁交易,而是坚持长期持有的策略,这样才能把交易成本压缩到最低,从而获得更多基金固有的收益。
ShineShine 发表评论于
2025-02-18 21:15:02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确实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21:59:32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认可!
越live越精彩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21:54:43
又学到了新知识,谢谢居士不吝分享宝贵经验。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21:25:47
回复 'ahhhh' 的评论 : “所以交易多频繁是好的?是invest and forget,还是看到大的涨跌要调整?”
哈哈哈,当然是越少交易越好啊!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21:25:10
回复 '桔子熟了' 的评论 : "这门挣钱的学问实在是太深奥了,谢谢居士分享。"
大道至简,长期持有基金是更简单的策略。
ahhhh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9:01:25
所以交易多频繁是好的?是invest and forget,还是看到大的涨跌要调整?
桔子熟了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8:51:37
这门挣钱的学问实在是太深奥了,谢谢居士分享。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6:40:32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居土善良!总是慷慨地分享自己理财的经验。”
谢谢五月花!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6:39:55
回复 '小土豆_0130' 的评论 : "如同玩老虎机,炒个股能见好就收,还是有可能获利的。"
谢谢分享。久赌神仙输。我做不到见好就收。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停止的时候。
mayflower98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6:29:08
居土善良!总是慷慨地分享自己理财的经验。
小土豆_0130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6:24:59
我们都玩过老虎机,假如你拿100美元玩老虎机,每次下赌注1美元,如果每次都是输,最多玩100次全输光,但实际上每次都输的概率为零,大多情况是输多赢少,最后全部输光。但在玩的过程中,总有几次赢的时候你的账面大于100美元,如果这时停止下赌注你便获利。但是由于人们的贪欲最后总是全部输光。
如同玩老虎机,炒个股能见好就收,还是有可能获利的。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6:10:42
回复 '小土豆_0130' 的评论 : “如果没有人投个股,个股也就不存在,那来的基金和指数?”
基金公司和机构,会代替我们买卖个股啊。
小土豆_0130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6:08:22
来个题外话,如果没有人投个股,个股也就不存在,那来的基金和指数?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5:57:51
回复 '小土豆_0130' 的评论 : “个股可以频繁交易,代价是贡献时间和精力,况且不一定获利。”
以我的经验,根本就不需要、也不应该投资个股。
小土豆_0130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5:56:08
没有看出基金指数频繁交易的必要性,适合长期拥有,如果配置不合理可以重新配置达到满意但这不需要频繁交易。
个股可以频繁交易,代价是贡献时间和精力,况且不一定获利。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5:07:55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非常赞同,频繁交易只是肥了券商,俗称为券商打工”
的确如此,尤其是在中国。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5:06:58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即使是共同基金管理者(他们应该算是股市高手了),88%的人也做不到。"
谢谢补充!Timing market太难了。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5:00:24
非常赞同,频繁交易只是肥了券商,俗称为券商打工:)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4:25:32
【至于在股市“虚高”的时候减仓,那是股市高手才能做到的。我自己做不到,我认识的朋友中,也没有这样的牛人。】
即使是共同基金管理者(他们应该算是股市高手了),88%的人也做不到。
The Motley Fool:
S&P Global publishes its SPIVA (S&P Indices Versus Active) scorecards twice a year. The scorecard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of active mutual funds (after fees) to relevant S&P benchmark indexes over periods of one, three, five, 10, and 15 years.
It found that 88% of active large-cap funds failed to beat the S&P 500 over the last 15 years.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2:07:15
回复 '枪迷球迷' 的评论 : "频繁交易和低买高卖不仅仅是企图回报高于指数, 更重要的是在股市虚高(或者是在大跌)的时候减仓降低风险。"
谢谢分享。费用的事情我的确已经解释清楚了,在退休账户里交易的确只需要考虑极低的交易价差。
至于在股市“虚高”的时候减仓,那是股市高手才能做到的。我自己做不到,我认识的朋友中,也没有这样的牛人。
枪迷球迷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1:33:27
居士所说对大多数人是对的。 不过说点不同看法。 ETF交易价差对频繁交易的股民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很大概率能比收市价更合算。 至于交税, 在退休账户里交易就没有这个问题。 频繁交易和低买高卖不仅仅是企图回报高于指数, 更重要的是在股市虚高(或者是在大跌)的时候减仓降低风险。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1:30:11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在美国,交易ETF是没有交易费的,但有交易价差,虽然非常低。
无论是ETF,还是传统指数基金,都是要交管理费的。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1:26:21
比较 S&P 500 Mutual Fund 和 ETF:
是不是 Mutual Fund 有年度管理费,但没有买、卖交易费?
是不是 ETF 有买、卖交易费,但没有年度管理费?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0:47:28
回复 '新燕山夜话' 的评论 : 加杠杆的产品,根本就是投机产品。我不会碰的。
新燕山夜话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0:36:01
这样看你持有和交易的证券是什么。稳定增长的股票当然是长期持有为好。然而高杠杆的ETF,还是及时获利或者止损退出为妙。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0:13:05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坐沙发上课!”
谢谢鹿葱来访和留评!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0:12:37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频繁倒手极不明智,费时费力还亏钱,太聪明了反而不好。”
是的,长期持有是王道。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0:09:29
坐沙发上课!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2025-02-16 10:09:09
居士好文!频繁倒手极不明智,费时费力还亏钱,太聪明了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