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後漢高祖

已檢查
文出維基大典
(渡自劉知遠
後漢高祖劉知遠

後漢高祖,姓劉氏,諱知遠,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後世居于太原

從晉建功

[]

知遠弱不好弄,嚴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凜如也。與晉高祖俱事唐明宗為偏將,明宗及梁人戰德勝,晉高祖馬甲斷,梁兵幾及,知遠以所乘馬授之,復取高祖馬殿而還,高祖德之。高祖留守北京,知遠為押衙。潞王從珂反,閔帝出奔,高祖自鎮州朝洛陽,遇閔帝于衞州,止傳舍,知遠遣勇士石敢袖鐵槌侍高祖以虞變。高祖與閔帝議事未決,左右欲兵之,知遠擁高祖入室,敢與左右格鬬而死,知遠即率兵盡殺閔帝左右,留帝傳舍而去。從珂入立,高祖復鎮河東,已而有隙,高祖將舉兵,知遠與桑維翰密為高祖謀畫,贊成之。高祖即位於太原,以知遠為侍衞親軍都虞候,領保義軍節度使。

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至潞州,臨決,指知遠曰:「此都軍甚操剌,無大故勿棄之。」天福二年,遷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領忠武軍節度使。已而以杜重威代知遠領忠武,徙知遠領歸德,知遠恥與重威同制,杜門不出。高祖怒,欲罷其兵職,宰相趙瑩以為不可,高祖乃遣端明殿學士和凝就第宣諭,知遠乃受命。五年,徙鄴都留守。九月,朝東京,高祖幸其第。六年,拜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七年,高祖崩。

謀逐契丹

[]
後漢全域圖

知遠從高祖起太原,有佐命功,自出帝立,與契丹絕盟,用兵北方,常疑知遠勳位已高,幸晉多故而有異志,每優尊之。拜中書令,封太原王、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又拜北面行營都統。開運二年四月,封北平王,三年五月,加守太尉,然王未嘗出兵。契丹寇澶州,別遣偉王攻雁門,敗之于秀容。八月,殺吐渾白承福等族,取其貲鉅萬,良馬數千。

四年,契丹犯東京,出帝北遷,王遣牙將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為兒,賜以木柺,契丹法貴之如中原几杖,非優大臣不可得。峻持柺歸,契丹望之皆避道。峻還,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原,乃議建國。二月戊辰,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等上牋勸進。辛未,即皇帝位,仍稱天福十二年。磁州酋梁暉取相州來歸,武節都指揮使史弘肇取代州,殺其刺史王暉。晉州將藥可儔殺其守將駱從朗及括錢使、諫議大夫趙熙來歸。辛巳,陝州留後趙暉、潞州留後王守恩來歸。三月丙戌朔,蠲河東雜稅。辛卯,延州軍亂,逐其節度使周密。壬辰,丹州指揮使高彥詢以其州來歸。壬寅,德光北還,以其將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守汴州。夏四月己未,右都押衙楊邠為樞密使,蕃漢兵馬都孔目官郭威權樞密副使。契丹陷相州,殺梁暉。

定鼎開國

[]

癸亥,立魏國夫人李氏為皇后。甲子,河東節度判官蘇逢吉、觀察推官蘇禹珪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丑,侍衞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取潞州。戊辰,奉國指揮使武行德以河陽來歸,史弘肇取澤州。丙子,德光崩於欒城,契丹入鎮州。五月甲午,太原尹劉崇為北京留守。丙申,如東京。蕭翰遯歸于契丹,以郇國公李從益知南朝軍國事。戊申,次絳州,刺史李從朗來歸。六月丙辰,次河陽,殺李從益及其母王氏於京。甲子,至自太原。戊辰,改國號「」,赦罪人、蠲民稅,于闐遣使者來。秋閏七月乙丑,禁造契丹服器。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反,天平軍節度使高行周為鄴都行營都部署以討之。庚辰,以漢高皇帝為「高祖」,光武皇帝為「世祖」,皆不祧。

八月,護聖指揮使白再榮逐契丹,以鎮州來歸。丙申,安國軍節度使薛懷讓殺契丹將劉鐸,入于邢州。九月甲戌,吏部尚書竇貞固守司空兼門下侍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李濤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辰,北征。冬十月甲申,次韋城,赦河北。十一月壬申,杜重威降。十二月癸巳,至自鄴都。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丁丑,崩,年五十四,次子承祐立。

引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