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
窝阔台汗(蒙古语:ᠦᠭᠡᠳᠡᠢ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Ögedei qaγan,秘史记音:斡歌歹·中合罕[2],西里尔字母:Өгөдэй хаан;1186年11月7日—1241年12月11日),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蒙古语: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aγan)的称号,和诸汗(蒙古语:ᠬᠠᠨ,鲍培转写:qan)相区别。[3]
窩闊台汗 Өгөдэй хаан | |||||||||||||||||
---|---|---|---|---|---|---|---|---|---|---|---|---|---|---|---|---|---|
大蒙古國第2任皇帝(可汗) 元朝追尊皇帝 | |||||||||||||||||
統治 | 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 | ||||||||||||||||
登基 | 元太宗元年己丑牛年八月二十四日 1229年9月13日 漠北草原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的库铁乌阿剌里, 舉行库里尔台选举大会,经推举即位 | ||||||||||||||||
前任 | 元太祖成吉思汗 | ||||||||||||||||
繼任 | 元定宗貴由 | ||||||||||||||||
出生 | 金大定二十六年丙午馬年九月二十五日 1186年11月7日 漠北草原 | ||||||||||||||||
逝世 | 元太宗十三年辛丑牛年十一月初八日(五十七歲) 1241年12月11日(55歲) 漠北草原鈋铁𨬟胡兰山行宫 | ||||||||||||||||
安葬 | |||||||||||||||||
王后 | |||||||||||||||||
子嗣 | 子: | ||||||||||||||||
| |||||||||||||||||
政权 | 大蒙古國 | ||||||||||||||||
父親 | 元太祖成吉思汗 | ||||||||||||||||
母親 | 光獻翼聖皇后孛兒帖 | ||||||||||||||||
宗教信仰 | 騰格里、薩滿教 |
生平
编辑即位
编辑1229年9月13日(农历己丑年八月二十四日),窝阔台在库里尔台大会中被察合台、拖雷、铁木哥斡赤斤等宗王和大臣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管理整個蒙古帝国。据《新元史》称,诸宗王和百官为窝阔台上尊号“木亦坚合罕”(“合罕”为“大汗”的别译)。[1]
他继承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主要是繼續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間成功完全征服中亞和華北。内政方面,以契丹人耶律楚材為相管理华北和中原地区,在征服这些地区時稍微改变了战后屠城的作風,保存不少金朝遺民和政治制度;同時又依耶律楚材的建議,提拔漢人為官,整頓內治,安定了蒙古在華北地區的统治,使华北地区经济在戰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性發展,為日後忽必烈称帝滅南宋打下基礎。
灭金取中原
编辑1229年登基的时候,大蒙古国在东亚部分的东南部大体以黄河为界,金朝领土基本上只剩下黄河以南的河南、陕西等地(当时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
1231年,窝阔台与其四弟拖雷分道进攻金朝,1232年初,拖雷率蒙古军在河南三峰山战胜金军,尽歼金军精锐。其后,拖雷与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军会合,一同北返蒙古草原,1232年农历九月,拖雷於北返途中病死之後,拖雷四子忽必烈继承了他在华北地区的势力。
1232年春,蒙古军队继续南下,抵达金朝首都燕京(今北京市)附近,因此周围州县难民纷纷逃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城中人口激增,而入夏后瘟疫流行,死者达九十餘万人。1232年秋,蒙古派使者入城要求金朝投降,被金朝将士所杀,蒙古军于是不再议和,击溃金朝援军,围困汴京城。
1233年2月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金哀宗和后妃们分别离开汴京,一路向南。1233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六日),金哀宗抵达归德(今河南商丘市),随后又出走;8月3日(农历六月二十六日),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在此地稳定下来。
1233年3月5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日),金朝汴京西面元帅崔立率军队杀死汴京的留守將領完颜奴申和完颜习捏阿不,控制全城,派使者向蒙古军统帅速不台投降。
1233年3月10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日),速不台向汴京进兵。速不台得知崔立同意投降后,因为之前进攻汴京时金人抗拒持久導致军队死伤甚多,便向窝阔台奏报建议軍隊入城后屠城泄愤。中书令耶律楚材坚决反对,他认为将士辛苦奋战为的就是土地和人民,屠城会导致得地无民,而且“奇巧之工,厚藏之家”都集中在汴京,屠城会导致一无所获,没有人民就没有人向朝廷交纳赋税,军队会白辛苦一场,最后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只关押了金朝宗室,其他人一概赦免。当时在汴京城中躲避兵祸的147万名居民因为耶律楚材的建议得以免于兵祸。[4]
1233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九日),崔立将汴京城中的金朝宗室梁王完颜从恪、荆王完颜守纯以及其他宗室男女五百余人送到速不台军队驻地青城,速不台将他们送到漠北草原至窝阔台的行銮驻跸之处,窝阔台为报祖先之仇(金熙宗当年曾将蒙古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将他们全部处死。同一天,崔立面见速不台,正式归降大蒙古国,速不台率军进入汴京,维护城中秩序,并将城中的金朝后妃和宗庙宝器也送到漠北草原窝阔台的行銮驻跸之处。
1234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日),大蒙古国军队與南宋军队联合攻入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金哀宗自杀,金末帝死于乱军之中,金朝灭亡。整个北方中原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自1234年窝阔台汗灭金朝,到1368年烏哈噶圖汗(元惠宗)逃离大都回到草原,由蒙古族先后建立的大蒙古国、元帝國两政权,總共统治北方中原黄河流域长达134年。
端平入洛与蒙宋开战
编辑1233年5月29日蒙古军队取得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后,继续进攻蔡州(金哀宗所在地),由于金朝军队抵抗顽强,为了减少损失,窝阔台决定联合南宋政權攻克蔡州灭亡金朝。
按照蒙宋双方协议,蒙宋联军攻克蔡州后,南宋可以取得蔡州未破前尚在金朝控制的河南土地,也就是唐、邓、蔡、颍、宿、泗、徐、邳等州(均位于河南南部)[5]。这些州位于金朝和南宋的交界地带,属于金朝领土最南端的州。
在1234年2月9日蒙宋联军攻克蔡州灭亡金朝之后,因为河南一带久经战火,田地荒芜,缺乏粮食,当时又正值冬季,天气严寒,于是把当地大部分居民暂时迁往河北一带,准备等天气转暖后将居民再陆续迁回河南,并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军队久经战事,也需要休整,大部分军队撤到黄河以北。
宋理宗在部分大臣的怂恿下违背当初的蒙宋协议,1234年六月,宋军分二路出兵北伐,准备收复当年被金朝攻取的三京: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京应天府(亦称之为归德,今河南商丘市),这三京均位于河南北部,在蒙宋协议之前就已经被蒙古军队攻取,自然不属于当初蒙宋协议中灭金后南宋可以得到的领土。
由于宋军北上攻取三京发生在宋理宗端平年间,史称“端平入洛”。端平入洛揭开了蒙古与南宋对峙,连续四十余年不断战争的序幕,直到忽必烈渡过长江、灭亡南宋。
南宋违背蒙宋协议大举进兵,但因为蒙古灭金后,大部分金朝军队和居民都已经撤到黄河以北,南宋军队最初进展顺利,一个月后顺利占领几乎是空城的三京。由于三京缺乏粮草,宋军携带粮草较少又缺乏后勤补给,蒙古军队又随后发起反击,宋军很快撤离三京,并撤回南宋境内。
蒙古军队随后追至原金朝和南宋的边界线一带,并向南宋边界的州县发起进攻,因为蒙古军队并不是很适合南方河流密布的地形作战,在取得一定战果后撤回中原。
自南宋违约进攻蒙方土地促成端平入洛以后,南宋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国力逐渐衰弱直至灭亡。[6]在军事上,收复三京失败,损兵折将,士气不振,将心不稳,成为南宋守边士兵面临的严重问题。[7][8]
在中国北方实施“以儒治国”
编辑1230年,有近臣别迭等人向窝阔台上奏,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主张将汉人驱逐,把汉地的耕地变为牧场,耶律楚材则上奏请求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每年可得赋税白银50万两、帛8万匹、粟40余万石,足以支持窝阔台南征金朝的军队所需,窝阔台同意由耶律楚材试行。[9]
1230年农历十一月,耶律楚材奏请在大蒙古国统治的黄河以北的河北、山西、山东(当时金朝尚未灭亡,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燕京等地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10][11],并选用有名的儒士作为课税官员,得到窝阔台批准。
1231年农历八月,窝阔台到达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十路征收课税使将当年征收到的汉地赋税簿册和金帛陈于廷中,窝阔台大悦,当日设立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
1235年春,窝阔台决定在哈拉和林建都城,修建万安宫;并部署伐南宋、征高丽和再次西征;1236年正月,万安宫建成。窝阔台大宴群臣,同月,窝阔台下诏发行纸币交钞。
1234年正月灭金朝后,窝阔台下诏括编汉地户籍,他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议,以按户为单位收取赋税。由中州断事官失吉忽秃忽主持。1236年八月,括户完成,括得汉地民户110余万户。
1236年括户完成后,失吉忽秃忽主张按以往风俗在中原对诸王和有功之臣进行分封,窝阔台表示同意。耶律楚材力陈“裂土分民”的弊害,使窝阔台同意封地的官吏须朝廷任命,除常定赋役外,诸王勋臣不得擅自征敛,以限制诸王勋臣在封地的权力。
括户完成后,耶律楚材制订了中原赋税制度:每两户出丝一斤,上交朝廷,以供中央政府使用,每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先由中央政府征收,然后赐予该受封贵族,除此之外贵族不得擅加征敛。上田每亩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每银一两四十斤。[12]
这个赋税的定额是比较轻的,有利于当时已遭破坏的中原地区休养生息。在遇到大的灾情时,楚材还采取免征的措施。如果部分地区出现逃亡浮客,他们的赋税要由留下的主户负担,这些主户负担的赋税会重一些。此外,民户也要负担一些較為随意的杂泛差役。[13]总的来说,民户的负担还是较轻。
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中原及北方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保存。
1230年耶律楚材制定课税格,1231年收取的各种赋税中,白银为50万两,1234年灭金朝取得河南等地,赋税收入一直在增加,到了1238年,朝廷在中原汉地收取的各种赋税中,白银为110万两。[14]丝和米等赋税也有显著增加。
1233年,为了培养蒙汉双语翻译类人材,窝阔台下诏在燕京(今北京市)建国子学,派遣蒙古人子弟18人学习汉语;汉人子弟12人,学习蒙古语和弓箭,并选儒士为教读。规定受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汉人文书,还要“兼谙匠艺,事及药材所用、彩色所出、地理州郡所纪,下至酒醴麴蘖、水银之造,饮食烹饪之制,皆欲周览旁通”。当时,全真教在燕京势力很大,儒家士大夫有很多托庇于全真教。燕京的学宫也是如此,学宫的主持者除杨惟中之外,葛志先、李志常均为当时有名的全真道士。[15]
1233年农历四月,蒙古军队进入汴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中书令耶律楚材向窝阔台奏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家族後代,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孔林庙地。耶律楚材又派人入汴京,挑选了大量的人才。
1233年农历六月,窝阔台下诏,以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袭封衍圣公。
1233年冬天,窝阔台敕修燕京孔子庙及浑天仪。[16][17]
1236年农历六月,耶律楚材奏请窝阔台同意后,在燕京(今北京市)建立编修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建立经籍所,主持经史类书籍的编纂和刊行,召儒士梁陟充长官,以王万庆、赵著副之。[19]让他们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使他们知道圣人之道。[9]
1237年,窝阔台下旨蠲免孔子、孟子、颜子等儒教圣人子孙的差发杂役。[20]
1237年,耶律楚材奏请对儒士举行科举考试,这就是1238年举行的戊戌选试,共录取4030人,皆当时的名士。
1238年,耶律楚材又支持杨惟中和姚枢在燕京建立太极书院,请赵复等人为师教授儒家的经典。南宋名士赵复的讲学,使程朱理学在北方中原地区传播开来。[13]
戊戌选试
编辑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国灭金朝,夺取中原地区后,急需人才治理国家。
元太宗九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1237年9月15日),根据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建议,窝阔台下诏书[21]命断事官术忽德和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试诸路儒士,开科取士,并对考试内容和参加考试者的身份要求以及中选者的优厚待遇作了详细说明。[22][23]
北方中原地区的诸路考试,均于1238年(戊戌年)举行,史称“戊戌选试”。[24]
1238年的这次考试共录取东平杨奂等4030人,皆为一时名士,使得朝廷及时得到了加强统治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但后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25]。
直到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此时距离元太宗1238年的“戊戌选试”已经有75年,天下读书的士人至此再次获得以科举方式晋身做官的途径。
西征欧洲
编辑1234年2月9日金朝灭亡后,由於大蒙古国與南宋接壤,使雙方的衝突日漸加劇,也拉開了雙方往後45年不斷爭戰的序幕。在南方戰線僵持不下之時,蒙古大軍的鐵蹄轉往東方的高麗發動征戰,日後使之臣服;西線方面,以拔都為首的欽察汗國,完全控制了罗斯,並繼續西進歐洲,佔領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俄羅斯的领土,以及波蘭王國和匈牙利王國的一部。
1241年12月11日(农历十一月八日),窝阔台因為酗酒而突然暴斃,使其西征進程被迫中止。當時大軍正朝往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奧地利公國首都維也納推進,但為了趕返參加位於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軍,自此以後,蒙古大軍再也沒有踏足這片土地。
1241年年底,在窝阔台去世后不久,他的二哥察合台去世。
窝阔台去世后,1242年春天[26],皇后乃马真后开始称制,处理朝政,直到1246年8月24日窝阔台之子貴由繼任大汗為止。乃马真后临朝称制期间,朝政比较混乱,中书令耶律楚材力争而不能有效果,于1244年农历五月忧愤而死。
家庭
编辑妻妾
编辑- 孛剌合真大皇后
- 昂灰二皇后(撫養拖雷长子蒙哥為己子)
- 乞里吉忽帖尼三皇后,原为成吉思汗的后妃,成吉思汗死后,乞里吉忽帖尼被窝阔台收继[27]
- 忽兰,原为成吉思汗的后妃,成吉思汗死后,忽兰被窝阔台收继[27]
- 木哥,《史集》作三皇后,原为成吉思汗的后妃,成吉思汗死后,木哥被窝阔台收继[27]
- 札真,《史集》作四皇后
- 脱列哥那六皇后,《史集》作二皇后,又称乃马真后,1246年贵由登基数月后去世。1266年忽必烈自号“大蒙古国皇帝”,并为乃马真后上谥号昭慈皇后。
- 業里吉納妃子
儿子
编辑根据《新元史》卷118《太宗诸子传》记载,元太宗窝阔台有七子:
- 貴由,生母脱列哥那皇后(乃马真后),1246年继任“蒙古大汗”,1266年被忽必烈追尊为元定宗
- 闊端太子,生母忽帖尼皇后,被封为西凉王,1247年和吐蕃诸部宗教界领袖萨班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举行凉州会盟,使得吐蕃归附大蒙古国
- 闊出太子,生母不详,阔出长子为失烈门
- 哈剌察兒大王,生母不详
- 合失大王,生母孛剌合真皇后,生于1215年,嗜酒早卒。子海都,窝阔台汗国可汗,和元世祖忽必烈以及元成宗铁穆耳交战40多年,相互争夺“蒙古大汗”称号,1301年秋天和元军交战中负伤,不久去世
- 合丹大王,生母業里吉納妃子
- 滅里大王,生母乞里吉忽帖尼
女儿
编辑相關史料
编辑-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
- 《史集》,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學家拉施特撰寫。
-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學家志费尼撰寫。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英宗在位后期(1322年—1323年)官修政书,收录1234年—1322年元朝各地地方官吏会抄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分为前集和新集,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 《大元通制》,1323年元英宗颁布的元朝第二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34年—1316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 《元史·太宗本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朝官修正史
- 《新元史·太宗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国官修正史
- 《续资治通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黑鞑事略》,南宋使者彭大雅1232年随奉使到大蒙古国,使者徐霆1235年—1236年随奉使到大蒙古国,二人返回南宋后,彭大雅撰写,并由徐霆作疏。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評價
编辑- 元朝重臣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八月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太宗窝阔台的評價是:“当太宗皇帝临御之时,耶律楚材为相,定税赋,立造作,榷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设科举,推恩肆赦,方有志于天下,而一二不逞之人,投隙抵罅,相与排摈,百计攻讦,乘宫闱违豫之际,恣为矫诬,卒使楚材愤悒以死。”[28](说明:元太宗窝阔台在世之时,耶律楚材还是深受重用的,1241年元太宗去世,帝位空缺,皇后乃马真后开始临朝称制,朝政比较混乱,中书令耶律楚材力争而无效果,他于1244年忧愤而死)
-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評價是:“帝有宽宏之量,淳朴之质,乘开国之运,师武臣力,继志述事,席卷西域,奄有中原。惟知诸子不材,又知宪宗之克荷,而储位不早定,致身后政擅宫闱,大业几沦,有余憾焉。”[33]
-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評價是:“论曰:太宗时金人已弱,然犹足阻河为固也。太宗遵遗令戡凤翔,道兴元,以达唐邓,而汴梁墟,可谓闻斯行之矣。当是时,操持国政,耶律楚材郁为时栋。然太宗之用楚材,以利也。太宗言利,楚材即以其利利天下,而纪纲粗立矣。用相违也,而相成也,岂非天哉!故开国之运,云龙风虎,非雷同也。”[34]
- 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評價是:“论曰:财者,一国所公有也。语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人君以国用困乏,多取于民,然且不可。况可纵奸人异类,恣其侵夺乎?斡歌歹汗初得金,许奥都剌合蛮扑买中原银课,举国家财政大权授之贾胡之手,公利而私取之,上下交损焉。封建之制,始于自然,强并弱,众暴寡。自天子以至食采之大夫,各私其土地人民。古圣王不得以而仍之。秦汉以降,此制渐废,偶一行之,罔不召乱。自非至无识者,不轻议复也。汗括汉户,分赐诸王贵戚,其视无辜之民与奴虏奚择。彼固不知封建为何事,然斯制若行,弊且甚于封建。微耶律楚材言,纵虎豹而食人肉矣。前史称汗有宽仁之量,忠恕之心,度时量力,动无过举。迹其立站赤、选税使、试儒士、释俘囚,诏免旱蝗之租,代偿羊羔之息,固非无志于民者,惜乎不达怡体,而左右之人将顺其美者,又寡也。”[35]
纪年
编辑根据《元史·太宗本紀》整理。
元太宗英文皇帝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
公元 | 1229年 | 1230年 | 1231年 | 1232年 | 1233年 | 1234年 | 1235年 | 1236年 | 1237年 | 1238年 |
干支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元太宗英文皇帝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
公元 | 1239年 | 1240年 | 1241年 | |||||||
干支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影視形象
编辑電視劇
编辑參見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柯劭忞. 《新元史‧卷四‧本紀第四‧太宗》. 中華民國 (中文).
秋八月已未,諸王百官會於怯綠連河闊迭額阿剌勒,請帝遵太祖遺詔即位,共上尊號曰木亦堅合罕。
- ^ 见于《蒙古秘史》第270至272等节,共十餘处。
- ^ Twitchett, Denis C.; Franke, Herbert; Fairbank, John King.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6, 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 907-136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367 [2021-05-02]. ISBN 978-0-521-243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英语).
- ^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记载: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
- ^ 具体详见《端平入洛——收复三京与蒙、宋的开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者:王颋,原载《元朝史探索初集》
- ^ 徐鹿卿《清正存稿》卷一《四年丁酉六月轮对第一札》:“辛卯之灾,上及宗庙,人谓权臣专擅之应也,陛下方且念其羽翼之劳,潜晦委重,于是乎天怒未息,而警之以丧师失地之变焉。三京之败,流毒至今,人以为诸臣狂易之致也,顾乃委曲讳护,越三年而始下哀痛之诏。于是,天怒未息,而又警之以震雷之威焉”。
- ^ 方大琮《铁庵集》卷二○《与曽太卿式中书》:“凡向所奬拔之偏裨,今有能为将者?向所拣练之行伍,其居者捍乡井,其出者非独有功于闽,而江、广实頼之。惜乎始折于三京,继损于邳、徐,近又殲于定城,而西兵之精锐畧尽矣,谁实使然?言之短气”。
- ^ 《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一李鸣复《又论天变可畏人事当修疏》:“自汴京退走,而我师之雄胆已丧,徐、邳再陷,而我师之畏心愈甚。御失其道,狙诈作敌,势实使之。郭贼以唐叛,出数郡之兵而不能克;王贼以宿叛,合一路之力而不能讨。大敌未动,先期已困。小寇弗戢,后效奚观?范方倚李伯渊为腹心,不思养虎以遗患;赵葵亦置夏全于肘腋,不虞饱鹰之扬去。邉尘未起而锐气已馁,兵刃未接而败证已具”。
- ^ 9.0 9.1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元史》卷二《太宗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记载:二年庚寅,“冬十一月,始置十路征收课税使,以陈时可、赵昉使燕京,刘中、刘桓使宣德,周立和、王贞使西京,吕振、刘子振使太原,杨简、高廷英使平阳,王晋、贾从使真定,张瑜、王锐使东平,王德亨、侯显使北京,夹谷永、程泰使平州,田木西、李天翼使济南。”
- ^ 《大蒙古国时期十路征收课税所考》,作者:赵琦,发表于《蒙古史研究》2000年00期
- ^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记载:八年丙申,秋七月,忽都虎以民籍至,帝议裂州县赐亲王功臣。楚材曰:“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帝曰:“已许奈何?”楚材曰:“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帝然其计,遂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既定常赋,朝议以为太轻,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后将有以利进者,则今已重矣。”
- ^ 13.0 13.1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八卷元时期(下册),第四章第三节。
- ^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记载:“自庚寅定课税格,至甲午平河南,岁有增羡,至戊戌,课银增至一百一十万两。”
- ^ 《北京史(增订版)》,第五章 元代的大都 第三节 大都的文化,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北京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 ^ 《元史》卷二《太宗本纪》记载:五年癸巳,是冬,帝至阿鲁兀忽可吾行宫。大风霾七昼夜。敕修孔子庙及浑天仪。
- ^ 《元朝蒙古族教育的异彩华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包头师范学院冀文秀教授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的发言。
- ^ 《元史》卷二《太宗本纪》记载:八年丙申,三月,复修孔子庙及司天台。
- ^ 《元史》卷二《太宗本纪》记载:八年丙申,六月,耶律楚材请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召儒士梁陟充长官,以王万庆、赵著副之。
- ^ 《丁酉年曲阜文庙免差役碑》,见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42页。按此碑系据扎鲁火赤也可那颜胡都虎(即大断事官忽秃忽)等转奏衍圣公孔元措的报告所发的圣旨,由此推断丁酉年为1237年。据《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一,孔元措持严实之信见海云法师,海云替他向忽都护(即忽秃忽)大官人陈情,得以免除差役之赋。
- ^ 《庙学典礼》卷一《选试儒人免差》:丁酉年(1237年)八月二十五日,皇帝圣旨道与呼图克、和塔拉、和坦、谔噜、博克达扎尔固齐官人每:“自来精业儒人,二十年间学问方成。古昔张置学校,官为廪给,养育人才。今来名儒凋丧,文风不振。所据民间应有儒士,都收拾见数。若高业儒人,转相教授,攻习儒业,务要教育人材。其中选儒士,若有种田者,输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开张门面营运者,依行例供出差发,除外,其余差发并行蠲免。此上委令断事官蒙格德依与山西东路徵收课程所长官刘中,遍行诸路一同监试,仍将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试,专治一科为一经,或有能兼者,但不失文义者为中选。其中选儒人,与各住处达噜噶齐 、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当者。随后照依先降条理,开辟举场,精选入仕,续听朝命。准此。”【其中,文中的“扎尔固齐”,元代文献中常作「达鲁花赤」,参见《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文中的“达噜噶齐”,元代文献中常作「达鲁花赤」,参见《元史》卷九○《百官志六》。】
- ^ 《中国全史》中对“戊戌选试”的介绍:“设策论、经义、词赋三科,日期定为三天,凡专治一科不失文义者中选,能兼者参加几科的考试听其自便。凡汉族知识分子在战乱中被俘为奴隶者,也可参加考试,如主人藏匿不遣者处以死刑。考试中选者给予他们享受赋役的优厚待遇,任命他们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
- ^ 韩儒林《元朝史》中对“戊戌选试”的介绍:元朝科举的最初尝试是在元太宗窝阔台时期,“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八月,下诏命断事官术忽德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不以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元史》卷81《选举志》一,第2017页)。诏令中所说的“复其赋役”,指的是“其中选儒生,若有种田者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开张门面营运者依例供差发除外,其余差发并行蠲免”。凡中选的儒生,“与各住达噜噶齐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当着。随后依照先降条例开辟举场,精选入仕,续听朝命”(《选试儒人免差》,《庙学典礼》卷1)。
- ^ 元朝的科举取士一共经历四个阶段:戊戌选试、延祐复科、至元废科和至正复科。在词条科举中,对元朝科举取士的四个阶段有详细的介绍,此外,在词条元仁宗中,对“延祐复科”有详细介绍,在词条元惠宗中,对“至元废科”和“至正复科”有详细介绍。
- ^ 《元史·选举志一·科目》. [201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6).
- ^ 根据《元史·太宗本紀》记载:“壬寅年(1242年)春,六皇后乃马真氏始称制。”《元史·太宗本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7.0 27.1 27.2 刘迎胜. 《元太宗收继元太祖后妃考——以乞里吉忽帖尼皇后与阔里桀担皇后为中心》. 《民族研究》. 2019年, (第01期): 86–96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 ^ 这段文字节选自元朝名臣郝经的著作《陵川集》卷三十二《立政议》,《立政议》全文后被收录写入民国时期的官修正史《新元史·郝经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元史》卷二《太宗本紀》.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 《元史类编》卷一《世纪二·太宗》
-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宋纪一百七十》.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 ^ 《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中华书局1957年8月第1版,1979年6月上海第4次印刷。
- ^ 《元史新编》卷三《太宗本纪》
- ^ 《元书》卷二《太宗本纪》
- ^ 《蒙兀儿史记》卷四《斡歌歹汗本纪》
- ^ 《新元史》卷四《太宗本紀》.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外部連結
编辑- Борев И. Дом Угедея. [200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
- Medieval History: Mongol Invasion of Europ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Islamic World to 1600: The Golden Horde
窝阔台 出生于:1186年?月?日逝世於:1241年12月11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新頭銜 窩闊台汗國建立
|
窩闊台汗國君主 1224年—1241年 |
繼任者: 贵由汗 |
前任者: 拖雷 (監國) |
大蒙古國君主 1229年—1241年 |
繼任者: 乃馬真后 (稱制)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成吉思汗(元太祖) |
蒙古大汗 大蒙古國皇帝 1229年—1241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贵由汗(元定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