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子頁面: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陳宇純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不允許用途:​ // Edit via Wikiplus 修飾語句
标签Wikiplus
 
(未显示25个用户的3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 張芳邨 ==
| G1 = MediaWiki
| G2 = IT
}}
{{Subcat guideline-en|编辑指引|WP:SP}}
{{資訊頁}}
{{Guideline list}}


'''子頁面'''是利用斜線(/) 將母頁面(或稱父頁面)分割出來的次級頁面。
== 張芳邨 ==


要建立子頁面,最常用的方法是在'''<nowiki>[[</nowiki>連結<nowiki>]]</nowiki>'''中加入斜線,連結和頁面標題即為'''<nowiki>[[</nowiki>母頁面/子頁面<nowiki>]]</nowiki>'''。建立一個子頁面的子頁面(副子頁面)亦是可行的。在每個子頁面或副子頁面的標題下,您會找到返回母頁面或上級子頁面的連結(即< 母頁面或< 母頁面 | 子頁面)。
===== 作者介紹: =====


==允許用途==
張芳邨,原名張利,1966年生於[[遼寧省]]本溪,幼年從父學習繪畫,後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深造學習。
以下是維基百科支援子頁面的[[Help:名字空間|名字空間]]:
# [[Wikipedia:討論頁|討論]]名字空間(Talk:) ──
#* 條目和其他名字空間討論頁的[[Wikipedia:如何將討論頁存檔|存檔]];
#* 討論頁附屬頁,例如條目的[[Template:Todo|「任務列表」清單]](/to do)。
# [[Help:模板|模板]]名字空間(Template:) ── [[Help:模板|模板]]的[[Template:模板文件|說明文件]],例如[[Template:Afd/doc]]。
# [[Wikipedia:用戶頁|用戶]]名字空間(User:) ── 個人[[Wikipedia:用戶頁|用戶頁]]的附加頁、沙盒、用戶框等,例如[[User:Example/TestPage]]。
# 維基百科/計劃名字空間(Wikipedia:) ── 用於分割維基百科的程序、管理頁面,方便瀏覽和處理,例如[[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的子頁面。
# [[Help:目錄|幫助]]名字空間(Help:) ── 用於管理帮助頁面。
# [[Portal:首頁|主題]]名字空間(Portal:) ── 用於主題特定的模板和資料。
# 模块名字空間(Module:) ── 模块的說明文件與副程式,例如[[Module:Chart/doc]]。


==不允許用途==
從小喜愛[[天文學]],但受執教魯藝的父親影響,最終走上繪畫之路。
# 撰寫繞過[[WP:NPOV|中立觀點]]等方針的分支條目(POV fork)。
考入中央美院後,師從[[靳尚誼]]先生,學習具象寫實繪畫。
# 利用子頁面來使人誤會它是百科條目或百科的一部份。
# 張貼受版權保護的可靠來源的複本以便與其他用戶「分享」。任何維基百科任何頁面上均不允許[[WP:COPYVIO|侵權內容]]。


==如何建立用戶子頁面==
199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書上看到一種簡稱為 [[B-Z反应|B-Z反應]]。
要建立用戶子頁面,只需在您的[[Wikipedia:用戶頁|用戶頁]]中增加連結如'''<nowiki>[[</nowiki>User:用戶名/子頁面<nowiki>]]</nowiki>'''或只填上'''<nowiki>[[</nowiki>/子頁面<nowiki>]]</nowiki>''',然後儲存頁面,接著點擊該連結,進入用戶子頁面的編輯頁和輸入您的內容即可。
因此,“BZ”反應將他引入了一個新的技法。
2006年,潛心研究10年的BZ技法問世。
這一技法的誕生,讓畫家放下傳統的畫筆和顏料,轉而藉助礦物質的化學反應呈現色彩瑰麗、形態多維的藝術作品。


請注意連結有大小寫之分。
===== 生平簡史: =====


我們鼓勵用戶建立用戶子頁面以方便組織和整理資料,但是[[WP:NOT#FREEWEBSPACE|維基百科不是網誌、網站空間提供者或社交網絡]]-利用您的用戶頁(或用戶子頁面)發佈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是不允許的,如遇嚴重違規個案時其頁面將被刪除。
參展得獎記錄:


您可以在不同層級的子頁面建立相關連結,這會容易處理和移動子頁面,關於此話題更進一步的細節,參見[[m:Help:Link#Subpage feature|元維基說明]]。
* 1992年 作品在台灣高格畫廊和香港雲峰畫廊展出


==如何刪除用戶子頁面==
* 1993年 作品在金孔雀藝術中心展出
如果要刪除的頁面'''是'''您的用戶子頁面,請把模板{{tl|Delete|O1}}或{{tl|Delete|aup}}置在頁面上。參見[[Wikipedia:快速刪除]]。


如果要刪除的頁面'''不是'''您的用戶子頁面,請到[[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按照程序提出刪除請求。
* 1993年 作品參加93北京國際拍賣會,同年作品參加國內外畫廊及藝術機構的展覽。


==顯示一個母頁面的所有子頁面==
* 1994年 作品在北京音樂廳畫廊展出
要顯示一個母頁面的所有子頁面,可使用[[Special:Prefixindex]]。例如要查詢[[User:Example]]的所有子頁面時,在搜尋框內輸入<code>User:Example/</code>並點擊「-{zh:提交;zh-hans:提交;zh-hant:提交;zh-tw:查詢;zh-hk:查詢;zh-sg:查询;zh-mo:查詢;}-」,搜尋結果便會顯示在[[Special:Prefixindex/User:Example/]]。


請注意頁面標題有繁簡之分。
* 1997年 首次將科學中的[[B-Z反应|B-Z反應]]引入到繪畫中來,並獨創了“BZ繪畫”


==條目沒有子頁面(主名字空間)==
* 2006年 《 [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cle/overview/089aywoq/about_by2/R/0f3arxti BZ状态——张芳邨抽象艺术展] 》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MediaWiki]]軟件支援選擇性開放或關閉不同[[Help:名字空間|名字空間]]的子頁面功能。在支援子頁面的[[Help:名字空間|名字空間]],用戶可以透過連結來建立該頁的子頁面,只需在連結前方加上斜線便行(例如<nowiki>[[/Archive]]</nowiki>)。對[[維基百科]]來說,我們只支援討論、模板、用戶、用戶討論、維基百科、帮助、模块、主題和维基专题[[Help:名字空間|名字空間]]的子頁面;而主名字空間(條目頁面)則'''沒有'''子頁面功能,因为條目子頁面會妨礙一般讀者在瀏覽頁面時的[[網頁親和力|便利性]]。
* 2006年 《 [http://big5.ce.cn/gate/big5/art.ce.cn/zhanyan/ztgd/200612/18/t20061218_9785764.shtml "金獎藝術家"張芳邨油畫展(圖)]》


===條目標題中的斜線(主名字空間)===
* 2008年 《 張芳邨BZ繪畫展 》於FANGART展出
某部分條目的標題中會包含斜線,例如[[GNU/Linux]]、[[OS/2]]、[[台北101/世貿站]]等。因維基百科不支援條目名字空間的子頁面,所以上述條目不會誤判為子頁面。


==子頁面的歷史==
* 2008年 《 [http://www.artsbj.com/Html/martcenter/yxblh/85503397544081.html “BZ状态”张芳邨抽象艺术展 ] 》於北京798錦都藝術中心舉辦個展
子頁面最初用於區分條目的歧義以及整理相關主題的條目,但這已證實為不切實際,因為一些條目傾向屬於多個分類。現時的[[Wikipedia:消歧義|消歧義]]系統較廣泛被接納。2004年中期,[[Wikipedia:頁面分類|頁面分類]]系統亦支援層級形式的頁面分類。因此当时就有用戶建議實行《[[:en:Wikipedia talk:Do not use subpages|不要使用子頁面]]》的方針。


==參見==
* 2008年 《 “BZ状态”张芳邨抽象艺术展 》 作品在德國、法國、奧地利巡迴展出
[[元維基]]討論:
*[[m:Accidental linking and hard-wired category schemes]]
* 現為北京職業藝術畫家
*[[m:Case against subpages|反對子頁面的理據]]
*[[m:Get rid of subpages entirely|徹底取消子頁面]]
*[[m:Mysterious wikipedia user subpages|神秘的維基百科用戶子頁面]]
*[[m:Why I am suspicious of subpages|子頁面功能的質疑]]
[[英語維基百科]]討論:
*[[:en:Wikipedia:Subpages to be moved|Wikipedia:要移除或移動的子頁面]]
*[[:en:Wikipedia talk:Do not use subpages|Wikipedia talk:不要使用子頁面]]
*[[:en:Wikipedia talk:Subpages/Archive|討論子頁面的利與弊]]


[[Category:維基百科特性]]
== 書籍文獻與外部連結: ==
[[Category:维基百科用户空间]]

著作書籍:

《張芳邨:藝術和科學的振蕩》 出處:中華兒女,2008

《愛之痕:BZ藝術創始人傳記》 出處: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相關外部連結:

[http://news.artxun.com/huihua-1225-6121789.shtml 中国神话——世界革命性“BZ艺术”首创者——油画艺术家张芳邨]

[http://news.artxun.com/huihua-1467-7334246.shtml 抽象艺术的复归与超越]

[http://elite.youth.cn/ysmj/200912/t20091211_1108512.htm 张芳邨:艺术和科学的振荡]

2024年7月15日 (一) 03:57的最新版本

子頁面是利用斜線(/) 將母頁面(或稱父頁面)分割出來的次級頁面。

要建立子頁面,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連結]]中加入斜線,連結和頁面標題即為[[母頁面/子頁面]]。建立一個子頁面的子頁面(副子頁面)亦是可行的。在每個子頁面或副子頁面的標題下,您會找到返回母頁面或上級子頁面的連結(即< 母頁面或< 母頁面 | 子頁面)。

允許用途

以下是維基百科支援子頁面的名字空間

  1. 討論名字空間(Talk:) ──
  2. 模板名字空間(Template:) ── 模板說明文件,例如Template:Afd/doc
  3. 用戶名字空間(User:) ── 個人用戶頁的附加頁、沙盒、用戶框等,例如User:Example/TestPage
  4. 維基百科/計劃名字空間(Wikipedia:) ── 用於分割維基百科的程序、管理頁面,方便瀏覽和處理,例如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的子頁面。
  5. 幫助名字空間(Help:) ── 用於管理帮助頁面。
  6. 主題名字空間(Portal:) ── 用於主題特定的模板和資料。
  7. 模块名字空間(Module:) ── 模块的說明文件與副程式,例如Module:Chart/doc

不允許用途

  1. 撰寫繞過中立觀點等方針的分支條目(POV fork)。
  2. 利用子頁面來使人誤會它是百科條目或百科的一部份。
  3. 張貼受版權保護的可靠來源的複本以便與其他用戶「分享」。任何維基百科任何頁面上均不允許侵權內容

如何建立用戶子頁面

要建立用戶子頁面,只需在您的用戶頁中增加連結如[[User:用戶名/子頁面]]或只填上[[/子頁面]],然後儲存頁面,接著點擊該連結,進入用戶子頁面的編輯頁和輸入您的內容即可。

請注意連結有大小寫之分。

我們鼓勵用戶建立用戶子頁面以方便組織和整理資料,但是維基百科不是網誌、網站空間提供者或社交網絡-利用您的用戶頁(或用戶子頁面)發佈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是不允許的,如遇嚴重違規個案時其頁面將被刪除。

您可以在不同層級的子頁面建立相關連結,這會容易處理和移動子頁面,關於此話題更進一步的細節,參見元維基說明

如何刪除用戶子頁面

如果要刪除的頁面您的用戶子頁面,請把模板{{Delete|O1}}或{{Delete|aup}}置在頁面上。參見Wikipedia:快速刪除

如果要刪除的頁面不是您的用戶子頁面,請到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按照程序提出刪除請求。

顯示一個母頁面的所有子頁面

要顯示一個母頁面的所有子頁面,可使用Special:Prefixindex。例如要查詢User:Example的所有子頁面時,在搜尋框內輸入User:Example/並點擊「提交」,搜尋結果便會顯示在Special:Prefixindex/User:Example/

請注意頁面標題有繁簡之分。

條目沒有子頁面(主名字空間)

MediaWiki軟件支援選擇性開放或關閉不同名字空間的子頁面功能。在支援子頁面的名字空間,用戶可以透過連結來建立該頁的子頁面,只需在連結前方加上斜線便行(例如[[/Archive]])。對維基百科來說,我們只支援討論、模板、用戶、用戶討論、維基百科、帮助、模块、主題和维基专题名字空間的子頁面;而主名字空間(條目頁面)則沒有子頁面功能,因为條目子頁面會妨礙一般讀者在瀏覽頁面時的便利性

條目標題中的斜線(主名字空間)

某部分條目的標題中會包含斜線,例如GNU/LinuxOS/2台北101/世貿站等。因維基百科不支援條目名字空間的子頁面,所以上述條目不會誤判為子頁面。

子頁面的歷史

子頁面最初用於區分條目的歧義以及整理相關主題的條目,但這已證實為不切實際,因為一些條目傾向屬於多個分類。現時的消歧義系統較廣泛被接納。2004年中期,頁面分類系統亦支援層級形式的頁面分類。因此当时就有用戶建議實行《不要使用子頁面》的方針。

參見

元維基討論:

英語維基百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