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慈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2年3月17日 (四) 05:36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慈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351
认定时间2006年
大慈阁旧照

大慈阁,原名大悲阁,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穿行楼北街,现为保定市佛教协会所在地,2006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慈阁是保定市现存最高大的古代建筑[1],也是保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俗语称“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2]。大慈阁创建于元太祖元定宗时期,清乾隆年间遭遇火灾,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清同治清苑县志》将大慈阁列为上谷八景之首,称为“市阁凌霄”。大慈阁建筑群坐北朝南,有山门、钟楼、鼓楼、大慈阁、方丈院和关帝庙等建筑。


历史

通常认为,大慈阁建于成吉思汗元太祖)时期或元定宗时期[註 1],创建时称为大悲阁。保定在金代称作保州。金贞祐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军接连攻克张家口古北口涿州易州,在保州遭遇了顽强抵抗,连续作战多日仍然难以攻破保州城。蒙古军攻下保州后,屠城三天,仅工匠幸免。随后,部队放火烧毁了保州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投降蒙古军的金国将领张柔将驻地移至保州,开始重建保州城。[5]明清两代的地方志大多根据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认为大慈阁建于元定宗二年(1250年)。[6]有当代学者质疑这一说法,认为1250年仅仅是元好问撰文的时间,大慈阁早已完工[7];此外,1250年时张柔早已率兵南下。[6]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大慈阁的创建时间在保州城开始重建之后、张柔领兵南下之前,即1227年至1232年之间。[6][8]

清朝顺治四年至五年,大慈阁得到重修,增建了钟楼、鼓楼和山门(今天王殿)。[9][10][註 2]乾隆年间,大慈阁在火灾中被烧毁[9],随后得到重建。[8]道光二十四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另有说法认为是道光二十六年、民国三十一年[1]),大慈阁两次重修。[11][註 3]

诗文中有不少关于大慈阁的记载、吟咏。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称赞说“独大悲出侯新意,尤为殊胜,金碧灿然,高出空际,唯燕中仁王佛坛成于国力,可等而上之耳”。南宋文人文天祥抵抗蒙古军失败后,被押送燕京,途经保定时作诗,“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元朝初年刘因《大悲阁诗》言道“十载鸡泉隐,今朝市阁晴。……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10]古籍记载大慈阁“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1]清朝同治年间纂修的《清苑县志》将大慈阁列为“上谷八景”[註 4]之首,称“市阁凌霄”。[1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大慈阁先后被区政府、河北省文化机关占用。1956年,大慈阁恢复佛事活动。[3]1957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拨款5000元人民币重修了大慈阁和钟楼。1963年,大慈阁被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9]由于保定市各寺庵僧尼陆续病故或还俗,文化大革命前大慈阁曾是保定市唯一的佛寺。[14]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慈阁遭到破坏,佛像被焚毁,僧尼被逐出寺院,大慈阁成为戏剧道具厂[9],大慈阁内原有的文物不知下落[11]。1983年至1984年,河北省和保定市投资20万元人民币将大慈阁、钟楼、鼓楼、山门等落架重修。[9]同时,大慈阁转交保定市文物管理所管理,成为保定市文管所驻地。[3]1986年至1989年,政府将关帝庙落架重建。[9]2005年,保定市投资五百余万人民币,再次重修大慈阁。这次重修采用了贴金,并在山门前修建了面积达780平方米的广场[15]。经多年呼吁、申请,2005年4月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决议,决定将大慈阁恢复为宗教场所。2006年10月,保定市佛教协会进驻大慈阁,协会会长真广法师兼任住持,大慈阁恢复佛事活动。[3]

建筑

布局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最南侧为山门(今天王殿),门前有石狮一对。山门以北,钟楼、鼓楼分居东、西。钟楼、鼓楼北面是大慈阁。[16][6]大慈阁北面为关帝庙,关帝庙坐南朝北,正对保定北城门,因而也称倒坐关帝庙。[10]此外,还有现代新建的方丈院等附属建筑。[1]钟楼、鼓楼前保存有4通碑,分别是清顺治三年、顺治四年、道光二十六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大慈阁碑。[10]

天王殿(原山门)

天王殿原为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上施灰瓦,单檐歇山顶。正中筑有券洞,装有两扇板门。券洞上的长方形横额刻有“真觉禅寺”四字。[8]殿内原有弥勒、韦陀、四大天王塑像,均已被毁。[6]山门前有石狮一对。[2]

钟楼、鼓楼

钟楼

钟楼、鼓楼平面均为正方形,为二层建筑,十字歇山顶,覆灰瓦,十字交叉处有宝顶。钟楼和鼓楼面阔、进深均为一间,外有回廊,一层前檐正中开有券门,装有两扇板门。[8]

大慈阁

大慈阁

大慈阁是整座寺庙的主体建筑,位于石台上,共三层,平面呈长方形。大慈阁高25米,石台高5.4米、宽17.54米、深12.42米[11][註 5],有22级石阶通向石台顶部[1]。石台四周围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大慈阁一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明间、次间均装有四扇六抹隔扇门,其中明间中部两扇门前加装有帘架门。前檐梢间各装四扇四抹槛窗。后檐明间装有隔扇门,次间墙上开六角窗,梢间筑墙。隔扇、槛窗心屉为饰有梅花的斜方格。[8]大慈阁悬“海藏法施”匾据称为清朝嘉庆皇帝手书。一层室内抱柱楹联为“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祗园精舍;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横匾“慈云普荫”为晚清翰林潘龄皋所写。一层正中1.5米高的石质须弥座上为一尊高5.5米的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10]2008年至2009年大慈阁募集资金将这尊观音像贴金,在2009年10月14日举办了开光法会。[3]一层东、西壁画内容为十八罗汉和经变故事[10],绘于清末[1]。二层、三层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外有回廊。[8]二层供奉有1986年泰国金山寺所赠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铜像高1.6米,重300公斤。[10]三层结构为五架梁七檩四柱。[8]大慈阁三层曾作为藏经阁。清朝道光年间,莲池书院收藏的《大清三藏圣教真经》移至大慈阁三楼保存,1966年又移回莲池书院。[6]2005年重修时,专家认定三楼藏经阁内的壁画绘于清朝乾隆年间。[15]大慈阁屋顶为歇山顶,覆灰瓦。一层、二层上均有腰檐。[8]

关帝庙

关帝庙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17]关帝庙门外悬有楹联“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横批“万世人极”。殿内供奉有泥塑关羽坐像及关平周仓像,东、西、南三壁绘有关羽故事壁画。[10]

備註

  1. ^ 满城县抱阳山碑廊北宋元丰三年《重修相公堂记》提及真觉禅寺,有人认为碑中的真觉禅寺即大慈阁的别名,据此主张大慈阁建成于北宋元丰三年之前。[3]1970年,大慈阁南边的电影院建筑工地出土了一批宋代窖藏铜质器皿,有人认为可能是真觉寺的遗存。[4]
  2. ^ 有说法称,清高宗乾隆皇帝曾两次到大慈阁拈香礼佛,一次是在乾隆四十六年,另一次是乾隆五十七年,声称《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壬辰,驾至莲池书院,诣大悲阁拈香,是日,驻跸灵雨寺行宫”,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初十日戊申,上诣灵雨寺拈香。是日,上诣大悲阁拈香。是日,仍驻跸保定府行宫”。同一来源还声称,嘉庆十六年清仁宗前往五台山途中也在大慈阁拈香。[3]然而,这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古籍数据库中的《清实录》内容不符。按照《清实录》,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壬辰皇帝驻跸灵雨寺行宫,五十七年四月戊申驻跸保定府行宫,但并没有前往莲池书院、大悲阁的记载;嘉庆十六年闰三月丁酉戊戌,仁宗自五台山回銮途中驻跸灵雨寺行宫,在戊戌日访问了莲池书院,并无在大慈阁拈香的记载。
  3. ^ 有资料称清朝道光二十六年的重修中,住持明法和尚倾尽自己数十年积蓄;此外,清宣统二年、1937年至1942年大慈阁两次经历重修。[3]
  4. ^ 保定古称上谷,《清苑县志》所载上谷八景依次为市阁凌霄、奎楼应宿、横翠朝晖、莲漪夏艳、东皋春雨、西刹秋涛、鸡水环清、郎峰耸秀。[12]
  5. ^ 亦有资料称石台高4.6米。[8]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罗哲文,柴福善 (编). 中华名楼大观.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9: 89-90. ISBN 978-7-111-35348-5. 
  2. ^ 2.0 2.1 市阁凌霄大慈阁. 保定老字号协会. 2014-02-13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真觉禅寺. 保定佛教资讯网. 保定市佛教协会.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4. ^ 裕华路史话之三从保定府署到大慈阁. 莲池周刊. 2018, (46): 8. 
  5. ^ 尤文远. 保定历史沿革初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保定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保定文史资料选辑 第1辑. 1984-03: 7. 
  6. ^ 6.0 6.1 6.2 6.3 6.4 6.5 郑新芳. 史话沧桑大慈阁. 保定日报. 2012-02-26. 
  7. ^ 郭琤; 周圣国. 大慈阁始建年代考辨. 文物春秋. 1991, (2): 50–51. ISSN 1003-6555.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张立芳 (编). 大慈阁. 河北文化遗产.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0-11: 192. ISBN 978-7-5010-3070-5. 
  9. ^ 9.0 9.1 9.2 9.3 9.4 9.5 河北省保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保定市志 第4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09: 347. ISBN 7-80122-517-1.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保定历史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 (编). 大慈阁. 保定旅游文化.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5-01: 64-66. ISBN 7-80192-454-1. 
  11. ^ 11.0 11.1 11.2 保定市南市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编). 保定市南市区地名志.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08: 189-190. ISBN 7-5375-0737-6. 
  12. ^ 12.0 12.1 张立辉 (编). “上谷八景”中的水系景观. 保定府河.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4-10: 133. ISBN 978-7-5666-0673-0. 
  13. ^ 保定旅游指南:“保定八景”沉淀历史韵味. 河北新闻网. 2015-07-15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3). 
  14. ^ 河北省保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保定市志 第4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09: 553. ISBN 7-80122-517-1. 
  15. ^ 15.0 15.1 大慈阁再现鼎盛时期辉煌. 保定日报. 2005-11-30. 
  16. ^ 保定市人民政府地史办公室. 大慈阁概况. 保定市地名资料汇编. 1984-07: 200-201. 
  17. ^ 张立柱 (编).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01: 170. ISBN 7-03-011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