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水下生物

「叮咚」,在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民眾幫魚兒按門鈴的季節又到了。3月3日起,若在運河水下攝影機的網路直播中,看到魚兒正等待通過水閘,就可以按一下影片旁的虛擬門鈴。提醒管理員,有魚群正等著通關前往產卵地,該打開閘門囉。

這樣的「魚門鈴季」自2021年啟動至今已邁入第五個年頭。

「魚門鈴季」贏得大量關注,連英國,美國,澳洲的居民也透過一指之力跨海來相助。 圖/Visdeurbel
「魚門鈴季」贏得大量關注,連英國,美國,澳洲的居民也透過一指之力跨海來相助。 圖/Visdeurbel

魚群遷徙遇阻

數年前,生態學家奈絲(Anne Nijs)及馮赫克倫(Mark van Heukelum)在烏特勒支運河旁欣賞藝術品時,意外發現閘門前許多大鱸魚聚集,等待閘門打開。事實上,這個情景每年都會重複上演。

水閘的用途是保持運河水位。每到3月初到5月底,運河中會出現許多魚,如鱸魚、鯛魚、鯉魚等。牠們為了尋覓合適的產卵地,必須從費赫特河(River Vecht)到克羅莫河(River Kromme),卻困在閘門前。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沒有船隻經過烏特勒支,所以船閘很少打開」,奈絲解釋。魚群困在閘門口游不出去,會浪費寶貴的時間與精力,還增加被掠食者捕食的風險。於是,奈絲及凡恩開始思考如何讓閘門操作員更快知道何時該開門?

跨海來按鈴

馮赫克倫想到「魚門鈴」的主意!他們在水閘附近架設攝影機,邀請全民透過網路一同關注水中現場直播。民眾看到有魚在等待時,就能按下虛擬門鈴。當魚群數量夠多時,管理員就會打開閘門。

水下攝影直播,全民即時監看烏特勒支運河是否有魚兒需要幫忙。 圖/Visdeurbel
水下攝影直播,全民即時監看烏特勒支運河是否有魚兒需要幫忙。 圖/Visdeurbel

魚類可維持水域生態平衡,「魚門鈴」不僅助魚遷徙,也能改善當地水質。 圖/Visdeurbel
魚類可維持水域生態平衡,「魚門鈴」不僅助魚遷徙,也能改善當地水質。 圖/Visdeurbel

魚門鈴贏得大量關注,奈絲跟赫克倫收到許多粉絲來信,2024年魚門鈴響了4萬多次,網站瀏覽人次更高達930萬次,連英國,美國,澳洲的居民也透過一指之力跨海來相助。

官網也提供了一些秘笈,如魚的種類,出現的時機等。例如,黎明跟黃昏看到的機率大一些;幸運的話,晚上可能有特別的魚出現;4月初洄遊的魚更多等等。

奈絲告訴《BBC Wildlife》,許多人是透過這個創新計劃才第一次知道水下住著哪些魚、為何需要人們的幫助。

當魚群數量夠多時,管理員就會打開閘門,讓魚群順利通關游向產卵地。 圖/Visdeurbel
當魚群數量夠多時,管理員就會打開閘門,讓魚群順利通關游向產卵地。 圖/Visdeurbel

助攻水質與生態研究

魚類以藻類和小型動物為食,對於維持當地水域的生態平衡也有幫助。烏支特勒市政府、水務局都有協助魚門鈴計畫。HDSR水務局委員史蒂格特(Gijs Stigter)說,「按門鈴不僅能幫助魚群,也有助於改善烏特勒支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水質,」

錄影與目擊紀錄也是珍貴的生態資料,幫助學界了解在河道中遷徙的物種、大小、性別、時間等,並分析數年來的變化,甚至捕捉到不常見的魚種,例如歐洲鰻。

奈絲說,歐洲鰻遷徙方向與其他魚相反,牠們唯一的產卵地是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Sargasso Sea),距離荷蘭有5000公里之遠。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來去英國墓園走一走 尋找生物多樣性這樣查

來去英國墓園走一走 尋找生物多樣性這樣查

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蝴蝶去哪了?美國蝴蝶20年數量銳減22%

蝴蝶去哪了?美國蝴蝶20年數量銳減22%

最新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連睡覺都要戴口罩?印度空汙難解 就地取材、焚燒生火加劇空汙惡性循環

連睡覺都要戴口罩?印度空汙難解 就地取材、焚燒生火加劇空汙惡性循環

黃喉貂新發現!除了山羌還會獵帝雉 保育員21年首見

黃喉貂新發現!除了山羌還會獵帝雉 保育員21年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