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烏克蘭 Україна | |||||||
---|---|---|---|---|---|---|---|
| |||||||
格言:Воля, злагода, добро (烏克蘭文) 「自由、和諧、美好」 | |||||||
國歌:«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а» (烏克蘭文) 《烏克蘭重未毀滅》 | |||||||
屬地(實轄) | |||||||
幅員
| |||||||
首都 | 基輔 | ||||||
最大城市 | 基輔 | ||||||
時區 | UTC+2 夏令時:UTC+3 | ||||||
國民 | |||||||
人數 | 以下係2024年嘅估計數字 | ||||||
官方語言 | 烏克蘭文 | ||||||
民族 | |||||||
主要宗教 | 烏克蘭正教會 莫斯科宗主教聖統烏克蘭正教會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 | ||||||
政制 | |||||||
政制 | 單一制半總統制憲政共和國 | ||||||
主要領袖
| |||||||
經濟 | |||||||
GDP(購買力平價)
以下係2024年嘅估計數字
| |||||||
GDP(國際匯率)
以下係2024年嘅估計數字
| |||||||
HDI
以下係2022年嘅估計數字
| |||||||
貨幣 | 烏克蘭格里夫納(UAH,₴) | ||||||
資訊 | |||||||
立國歷史
| |||||||
國家代碼 | UA | ||||||
國際域名縮寫 | .ua .укр | ||||||
國際電話區號 | +380 |
最早喺公元前32000年,就有人生活喺今日屬於烏克蘭嘅地方。喺中世紀,呢一窟地方係東斯拉夫文化嘅重要中心。
喺9世紀時,以烏克蘭首都基輔為中心,古代東斯拉夫人建立咗第一個東斯拉夫民族國家基輔羅斯,曾經好強盛,直至12世紀蒙古人入侵後分裂。自14世紀中葉起,烏克蘭被金帳汗國、波蘭王國同立陶宛大公國先後統治[2]。喺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烏克蘭俾波蘭同俄羅斯帝國瓜分。19世紀時,烏克蘭大部分歸屬於俄羅斯帝國,其餘部分為奧匈帝國同波蘭領土。喺第一次世界大戰同俄國革命嘅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喺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喺烏克蘭內戰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喺1922年成為咗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隨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波蘭統治嘅西烏克蘭併入蘇維埃烏克蘭。喺1945年,烏克蘭成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3]。1954年,喺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主導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以紀念烏克蘭同俄羅斯統一300週年紀念日嘅名義,將克里米亞由俄羅斯劃歸畀烏克蘭。
喺20世紀,烏克蘭有3段日子獨立。第一勻好短暫,發生喺第一次世界大戰收尾,德國對烏克蘭嘅佔領完咗。第二勻亦係好短暫,喺第二次世界大戰收尾,又係因為德國佔領結束。不過,呢兩勻獨立,結果都一樣,烏克蘭變成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第三勻獨立,喺1991年開始,因為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烏克蘭爭取到獨立,一路保持到而家。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主權獨立國家,作為獨聯體發起同創始國之一。
烏克蘭喺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嘅市場經濟方向改革,令國家進入八年嘅經濟衰退時期[4],不過期間都出現過高增長。烏克蘭目前係世界上重要嘅市場之一,於俄烏戰爭前曾經係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5]。獨立後嘅烏克蘭繼承咗蘇聯嘅軍事基礎,維持住僅次於俄羅斯嘅歐洲第二大軍事力量,仲擁有僅次於美國同俄羅斯嘅核武庫。烏克蘭喺獨立宣言中就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唔尋求加入軍事集團[6],隨即於1994年放棄咗核武器並以無核國家身份加入咗核不擴散條約。但俄羅斯於2014年出兵佔領克里米亞並發動咗對烏克蘭嘅侵略戰爭,烏克蘭隨即退出獨聯體,並隨後修憲取消國家嘅中立同不結盟政策,開始尋求加入北約。
2013-2014年冬天發生嘅尊嚴革命導致勾結俄羅斯犯下叛國罪嘅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落台走佬,反對派建立咗新政府。自2014年2月以來,烏克蘭一直保護緊自己免受俄羅斯嘅武裝侵略,其中包括克里米亞同埋東部頓巴斯嘅部分地區。
2022年2月22日,俄羅斯普京政權宣布正式承認佢喺烏克蘭東部扶植嘅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兩個傀儡政權。24日,俄羅斯軍隊自俄烏東北部邊境,烏克蘭同白俄羅斯邊境,烏克蘭南部同東部此前被俄國佔領嘅克里米亞與頓巴斯地區向包括烏克蘭首都基輔喺內嘅廣大地區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隨後同俄羅斯斷交。2022年中俄軍入侵攻勢接近頂點時,烏克蘭約有五分之一嘅土地遭俄軍佔領[7]。但烏克蘭隨後相繼喺哈爾科夫反攻同赫爾松戰役中搶返大片被佔嘅土地,而家場仗仲未打完。
國名來源
[編輯]13世紀,蒙古人佔領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但加利西亞同沃倫公國冇被蒙古人統治,呢兩個公國位於古羅斯嘅西南邊境地區,『烏克蘭』一詞嘅起源並唔清楚,開始時啲人認為『Україна』(烏克蘭)係烏克蘭話中兩個單詞嘅組合:『У:我哋或喺本地』同『Kраїна:國家/邊界區』,可以解釋為『我哋嘅國家或祖國』。該地方嘅羅斯人就被稱為『烏克蘭人』、『烏克拉伊娜』,即『邊界上嘅人』[8],國名係以民族名稱命名。法國製圖師紀堯姆·萊維塞爾·德·博普蘭1639年被招募參與重建第聶伯河嘅可達克要塞,同年佢繪製咗首幅「具描述性質」嘅烏克蘭地圖[9][10],當時即係指波蘭立陶宛聯邦嘅草原邊境,喺後來佢都繪製出大量烏克蘭地圖,令「烏克蘭」呢個詞喺17世紀下半葉開始喺歐洲製圖師中普及。
歷史
[編輯]根據考古資料,烏克蘭存有舊石器時代同新石器時代嘅古人類遺址。境內較為重要嘅舊石器時代遺址有距今二萬多年前至三萬年前嘅舊石器晚期巖畫。
烏克蘭係維京人喺公元九世紀建立嘅基輔羅斯嘅核心地域,都係近代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嘅地區之一。10世紀前後,東斯拉夫人各部落喺而家烏克蘭地區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並建立咗基輔羅斯國家。根據史學家嘅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係3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嘅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同佢個仔智者雅羅斯拉夫統治嘅時期,被認為係基輔嘅黃金時期。當時佢哋接納咗東正教,仲創立羅斯法典。12至14世紀,古羅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基輔向東北部嘅弗拉基米爾轉移,進入羅斯歷史上嘅諸公割據時代,古羅斯部族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大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小俄羅斯人)同白俄羅斯人3個支系。基輔羅斯喺13世紀被蒙古帝國佔領。
隨住1187年基輔南部面對原野地帶嘅屏障佩列亞斯拉夫公國嘅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格列波維奇逝世,伊帕捷耶夫編年史寫到『烏克拉伊娜為佢而吟唱』(Template:Slavonic,o nem že ukraina mnogo postona)。[11]隨後嘅幾十年同世紀呢個術語被用來指定除加利西亞-沃里尼亞、普斯科夫、梁讚等之外嘅羅斯唔同公國嘅邊境地區。[12]:183[13][14]由此烏克蘭之名開始出現。
近現代
[編輯]約由14世紀起,呢群人開始脫離古基輔羅斯地區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同生活習俗嘅單一民族。基輔羅斯地區被蒙古人擊潰後,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逐步演變為無人地帶,15世紀俄羅斯統一後,不堪忍受壓迫嘅俄羅斯農民逃往呢一地帶,形成烏克蘭哥薩克。烏克蘭係一個地理名稱正式被提出係喺1569年羅斯西南嘅波多里亞到扎波羅熱一帶併入波蘭王國以後。13至15世紀,烏克蘭地區嘅人曾先後抗擊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土耳其人嘅入侵。14世紀中葉波洛茨克公國(該國係諸公割據時期嘅古基輔羅斯一部分)被立陶宛大公國吞併,白俄羅斯被併入立陶宛,此後立陶宛繼續南侵蒙古金帳汗國控制嘅地區,佔領咗第聶伯右岸烏克蘭,名義上統治第聶伯左岸。1569年7月1日,盧布林聯合、波蘭王國同立陶宛大公國合併為聯邦,即波蘭立陶宛聯邦。喺之後嘅幾百年裡,東北羅斯走上咗獨自統一嘅道路,由莫斯科大公國統一該地,形成俄羅斯沙皇國;西南羅斯則喺波蘭立陶宛聯邦嘅統治下形成咗現代白俄羅斯同現代烏克蘭。具體地講,現代烏克蘭民族形成於17至19世紀,喺第聶伯河中遊一帶,以基輔、波爾塔瓦同切爾尼戈夫為中心。
17世紀,烏克蘭人喺東正教共同信仰嘅聯合下反對波蘭嘅天主教化運動,進而發動起義。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同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同約》,商請沙皇來統治,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併,開始咗烏克蘭同俄羅斯嘅結盟史。
18世紀初年大北方戰爭時期,東烏克蘭人一度出現同俄羅斯關係鬆動嘅現象,但係喺彼得大帝打敗入侵嘅瑞典帝國軍之後,東烏克蘭對俄羅斯帝國嘅向心力大為增強,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係俄羅斯人。18世紀末,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同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三次瓜分波蘭,使古羅斯舊地烏克蘭同白羅斯冚唪唥併入俄羅斯帝國版圖;佢同時喺1783年打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吞併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嘅附庸克里米亞汗國,大量嘅俄國人開始移民克里米亞半島。到1795年,除加利西亞(1772-1918年屬於奧地利帝國同之後嘅奧匈帝國)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都喺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但係,西烏克蘭嘅中小貴族大多係東儀天主教徒(雖然大多數農民係東正教徒),以致於西烏克蘭人(仲有有唔少信仰天主教嘅波蘭人)對正統東正教同俄羅斯嘅認同薄弱,促成21世紀嘅東西拉鋸與認同問題。
為咗因應18世紀後期出現嘅東儀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嘅衝突與鬥爭(以西烏克蘭地區為中心),1795年後俄羅斯皇帝開始喺烏克蘭全境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竭力推廣用俄語,並壓制出版界同公眾活動嘅烏克蘭話。反而促成19世紀上半浪漫主義喺烏克蘭話族群中嘅蓬勃發展,農奴出身嘅民族詩人塔拉斯·舒夫真高係其中嘅佼佼者,有效咁推展咗烏克蘭嘅民族主義運動。呢啲新興嘅烏克蘭知識分子,同時致力於實現民族復興同社會正義。
蘇聯時期
[編輯]一戰時期,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喺德意志帝國嘅攻勢扶持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獨立。1918年蘇俄同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德意志帝國同奧匈帝國隨即佔領咗烏克蘭,解散咗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成立咗親德嘅烏克蘭國,有德國軍隊駐守。德國投降後,因為冇咗德國嘅保護,蘇俄收復烏克蘭,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至1920年紅白俄內戰時期,從奧匈帝國獨立嘅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東加利西亞同西沃倫)於1919年1月22日同烏克蘭臨時統一,但波烏戰爭後被波蘭佔領。[15]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嘅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同蘇聯簽訂嘅《里加和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
1932至33年發生咗蘇聯大饑荒,烏克蘭受災最為嚴重,史稱『烏克蘭大饑荒』。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7日,波蘭被納粹德國同蘇聯分割佔領,西烏克蘭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亦燒到烏克蘭,德國南方集團軍將同羅馬尼亞王國進攻烏克蘭。蘇聯喺烏克蘭地區遭受咗嚴重失敗;喺基輔戰役中,蘇聯大約損失咗約70萬士兵,敖德薩戰役該地蘇軍被羅馬尼亞軍隊消滅,羅馬尼亞分到摩爾多瓦同烏克蘭部份地區,而納粹德國如願佔領咗烏克蘭全境。
1943年8月24日-12月23日蘇聯紅軍發動下第聶伯河攻勢(都稱為「下第聶伯河戰役」),呢個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場最大嘅軍事行動,涉及雙方幾乎4,000,000人嘅部隊同全長1,400公里長嘅戰線。喺4個月嘅軍事行動期間,蘇聯5個方面軍喺德軍手中解放第聶伯河東岸,包括進行咗數次渡河攻擊,喺西岸建立幾個橋頭堡。隨後,基輔喺獨立攻勢中被解放嘞。
1943年11月,德軍被逐出烏克蘭,蘇軍重返烏克蘭。整個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嘅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不可計數。
二戰後,烏克蘭迅速恢復咗生產,建立咗發達嘅重工業同農業,人民生活水準有較大提高。但係,蘇聯高度中央集權嘅計劃經濟體制具有嚴重嘅弱點。到咗1970年代後期,蘇聯實行嘅中央高度集權嘅計劃經濟體制日漸失去活力,經濟失去發展勢頭,經濟水準同西方嘅差距日益拉大。喺政治上,由於蘇聯共產黨喺成立幾十年來,犯有肅反擴大化等嚴重錯誤,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民主同法治建設薄弱,人民嘅自由受到壓制,民族矛盾日益嚴重。
1986年,蘇聯烏克蘭境內嘅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嚴重嘅切爾諾貝爾核事故,造成嚴重後果。但係當時蘇聯官方開始時向世界同本國人民隱瞞事件真相,被國外媒體同核輻射檢測部門揭露後,蘇聯嘅官僚主義受到廣泛批評。
1985年,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歷史同現實積累嘅各種矛盾開始浮上嚟,民族主義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蕩,同時,烏克蘭開始咗其獨立步伐。
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
烏克蘭獨立後
[編輯]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議會通過《烏克蘭獨立宣言》。12月1日,烏克蘭通過獨立公投,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共和國,象徵烏克蘭喺337年後重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同日,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當選為總統。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同白俄羅斯嘅總統喺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蘇聯唔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新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嘅法治國家,同時改國名為烏克蘭,實行共和制。
2004年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因違規而進行再次投票,反對派領袖、前總理維克托·尤先科以52%得票率贏得選舉。
2010年2月7日,前總理亞努科維奇喺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以48.95%得票率當選為新一任烏克蘭總統[16],並於2月25日宣誓就職。
2013年11月開始嘅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令衝突迅速升級[17],隔年發生2014年烏克蘭革命[18][19][20][21],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親西方勢力重新主導烏克蘭政治。2014年烏克蘭革命都引起克里米亞危機,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發布聲明,議會81位出席議員有78人投下贊成票,通過「宣告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同塞瓦斯托波爾市獨立」。[22]此舉被指可使俄羅斯聲稱其冇從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而係克里米亞共和國行使其主權,尋求與俄羅斯合併[23]。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歸屬公投結果以96.77%讚成嘅得票率獲得通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正式宣布與塞瓦斯托波爾市一齊脫離烏克蘭,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準備加入俄羅斯聯邦[24][25][26][27]。此公投冇得到國際社會嘅普遍承認,報告嘅結果都受到好多獨立觀察員嘅質疑[28][29][30][31][32]。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受訪嘅大多數克里米亞韃靼人都抵制投票[24]。聯合國嘅報告批評咗公投嘅情況,特別因為有準軍事人員、自衛團體同身份不明嘅士兵喺到。歐盟、加拿大、日本同美國譴責投票為非法[24][33]。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共和國與俄羅斯簽署條約,根據呢個條約,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成為俄羅斯聯邦嘅一部分,並於21日被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34],至此兼併嘅政治進程正式結束[35]。
只有少數國家承認克里米亞改變地位,大多數國家拒絕承認並譴責咁係非法。烏克蘭拒絕接受兼併,但烏克蘭軍隊於3月19日開始從克里米亞撤出[36],到3月26日,俄羅斯已經完全軍事控制咗克里米亞,完成基本兼併[37]。
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以後喺烏克蘭東部引發連鎖反應。4月起哈爾科夫、頓涅茨克、敖德薩、盧甘斯克陸續發生親俄羅斯示威以至武裝衝突,後來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地都宣稱獨立,分別建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並發起新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政府武裝對抗。
2014年5月29日,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中心公布咗烏克蘭總統選舉嘅最終結果,億萬富翁波羅申科以54.7%嘅得票率當選烏克蘭新總統,任期5年[38]。6月7日,波羅申科喺烏克蘭基輔議會會議大廳宣誓就職。
2014年9月5日,烏克蘭政府同烏東南部武裝部隊代表喺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簽訂停火協議,烏克蘭政府同意畀東南部兩州嘅自治權,但兩州仍留喺烏克蘭領土內[39]。9月16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法律賦予頓巴斯地區特殊自治地位[40]。
2015年2月11日至12日,烏克蘭領導人與白俄羅斯、俄羅斯、德國、法國代表喺明斯克舉行會議,並簽署新明斯克協議,以落實2014年《明斯克協議》,防止烏克蘭東部衝突進一步升溫。
2019年4月21號,前電視演員[[禾羅迪美·澤連斯基]以超過70%嘅得票率當選為烏克蘭新總統[41]。5月20號,澤連斯基宣誓就任烏克蘭總統。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喺對民眾演講時公開支持烏東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嘅獨立地位,並向呢兩個地區派遣俄羅斯「維和部隊」。呢場演講導致俄烏局勢從先前嘅緩慢緩和突然轉變成急劇惡化。24日普京宣布將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令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政府宣布同俄羅斯斷交。[42][43]
自2021年3月下旬起,俄羅斯不斷向俄烏邊境增兵,引發俄烏危機,出現咗再次爆發戰爭嘅端倪。並喺2022年2月24日將局勢升級為軍事衝突。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編輯]美方稱弗拉基米爾·普京將要發動戰爭,普京則宣稱正喺度撤軍。歐美警告應防止俄羅斯有關嘅「虛假信息」,並指控俄羅斯喺烏克蘭東部進行假旗行動,為入侵烏克蘭製造藉口[44][45]。2月22日,普京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嘅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獨立,並宣佈派兵前往兩共和國「維和」[46]。
紐約時報報道稱,有美國情報官員指控,2022年2月初中國高層曾向俄羅斯高層提出要求,稱喺北京冬奧會結束前唔好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47][48]。俄一份內部文件係雙方已經就呢件事討論咗好耐嘅證據,顯示冬奧前中國已經知情並配合佢發動軍事行動[49],但中國官方否認[50]。
2022年2月24日[51],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52],烏克蘭隨即宣布與侵略國俄羅斯斷交[53][54][55],兩國進入敵對關係。
外交
[編輯]截至2019年,烏克蘭先後與187個國家建交,並與其中185個保持大使級外交關係。
根據烏克蘭嘅外交政策,任何國家如果同烏克蘭建交,則唔可以同時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烏克蘭地處歐、俄地緣政治緩衝區,長期以來同鄰國關係密切,但由於克里米亞嘅吞併、天然氣供應糾紛等爭端,俄烏關係喺2014年迅速惡化。
2014年12月23日,烏克蘭議會投票表決廢除咗其不結盟嘅中立地位。[56]2019年2月7日,烏克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烏克蘭加入歐盟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57]
軍事
[編輯]- 烏克蘭武裝部隊:建立於西元1917年(1991年重組),喺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進行改革,並成立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現役人數為1000000人。烏克蘭國部長奧列格、列茲尼科夫烏克蘭政府已經達成一致,為咗贏得保衛祖國最終勝利,烏克蘭軍隊將進行大幅擴充到100萬人,預計年底前完成。
政治
[編輯]政治制度
[編輯]烏克蘭實行三權分立嘅政治原則,即國家嘅行政、立法、司法,都按憲法規定嘅界限各自實施其權限。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嘅法治國家,實行共和制。
總統為代表國家嘅最高元首;內閣為行政機關,向總統負責;最高拉達[58]為立法機關,即烏克蘭議會;而憲法法院為司法機關,有權解釋法條係咪合憲具備法律效力。其中,烏克蘭議會實行一院制,議會正式名係最高拉達,係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而最高拉達嘅法定人數為450名議員,同時最高拉達嘅成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4年。
總統選舉採用不記名投票以及直接、平等嘅普選方式,任期為5年,同一人任總統職務唔可以超過連續兩屆(10年)。而政府總理由總統提名議會批准後方可就任。[59]
政黨
[編輯]烏克蘭實行多黨制,截至2020年1月,共有349個政黨喺烏克蘭司法部註冊登記。[60]
較著名嘅有:
- 彼得·波羅申科集團『團結』
- 全烏克蘭聯盟『祖國』
- 全烏克蘭聯盟「自由」
- 尤莉婭·季莫申科聯盟
- 利特溫聯盟
- 『我哋嘅烏克蘭』人民聯盟
- 地區黨
- 人民黨
- 人民公僕黨
- 人民民主黨
- 人民自衛黨
- 烏克蘭進步社會黨
- 烏克蘭社會民主黨
- 改革與秩序黨
- 烏克蘭人民運動
- 基督教民主聯盟
- 烏克蘭綠黨
- 烏克蘭社會黨
- 烏克蘭共產黨
- 烏克蘭人民黨
政局動蕩
[編輯]2004-2005年橙色革命
[編輯]自從格魯吉亞發生玫瑰革命後,烏克蘭都發生咗橙色革命(又稱栗子花革命)。民主派、我哋嘅烏克蘭嘅尤先科喺控訴第二輪投票選舉舞弊下,喺第三輪投票勝利成功當選總統。橙色革命後,尤先科嘅烏克蘭政府堅持民粹主義,將財政預算嘅80%都分發畀民衆,此舉導致嚴重嘅通貨膨脹,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此外,新上任嘅親西方政府迅即權鬥不斷,尤先科嘅執政黨我哋嘅烏克蘭同佔內閣同議會主導地位尤莉婭·季莫申科聯盟內鬥,總理季莫申科更被罷職,2006年嘅國會選舉中親西方政府下台,親俄嘅亞努科維奇再任總理,第二度上台執政。2007年尤先科提前解散國會,新嘅國會選舉,親西方季莫申科聯盟同我哋嘅烏克蘭取得過半議席,季莫申科再次出任總理。
2010年烏克蘭總統選舉,親俄嘅亞努科維奇前總理喺第二輪投票以48.95%取得勝利,再度上台執政。
2013年親歐盟示威運動
[編輯]- 2013年底,親俄嘅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政府中止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同自由貿易協議,想強化同俄羅斯嘅關係,導致烏克蘭親歐洲派喺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61],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落台、提前舉行選舉。
- 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因處理國內大規模示威失當,有多名抗議者被軍警射殺,被議會罷免其總統職務,並宣佈提前於同年5月25日舉行總統大選[62]。亞努科維奇現流亡俄國,尋求俄國政治庇護。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及親俄武裝衝突
[編輯]克里米亞因俄羅斯裔人數較多,屬於親俄區域。2014年2月,喺2014年烏克蘭革命推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之後,俄羅斯領導人普京話『我哋一定要開始設法畀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2月27日,冇徽章嘅俄羅斯蒙面部隊佔領咗克里米亞最高議會,並搶到克里米亞全境嘅戰略重地,使克里米亞喺幾個禮拜之內就被俄羅斯有效控制。
為咗喺政治上促進兼併[35],3月6日,由俄羅斯支持嘅克里米亞最高議會通過加入俄羅斯嘅提案,3月16日將就此舉行公投。此舉違反烏克蘭憲法[63][64][65],依照烏克蘭憲法,任何國界或領土改變必須經由全國性(而非地區性)投票。[66][67]。公投嘅選項有兩個:克里米亞加入成為俄羅斯聯邦,或恢復1992年憲法並留喺烏克蘭。公投冇維持現狀嘅選項[68]。
政區
[編輯]自2020年行政區改革,取消原屬二級行政區嘅州轄市後,烏克蘭嘅行政區劃共分為三級[69]。其中一級行政區劃包括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同24個行政州[70][71] (或譯為省[72])。2014年後發生嘅軍事衝突中,部分領土先後被俄羅斯及親俄武裝份子佔領,但未獲烏克蘭及國際普遍承認。
直轄市(2個)
[編輯]名稱 | 面積 (km2) | 人口 (2010) | 人口密度 | 區數量 | 現狀 |
---|---|---|---|---|---|
基輔州 | 323.9 | 2,782,016 | 8589.12 | 10 | |
塞凡堡 | 416.6 | 380,301 | 912.87 | 4 | 2014年被俄羅斯侵佔,後同克里米亞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聯邦主體,屬於南部聯邦管區,但大部分國家都唔承認俄羅斯有呢幅地嘅主權。 |
1個自治共和國:
24個行政州:
地理
[編輯]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里(約佔原蘇聯面積嘅5.3%),由東至西長1,300公里,由南至北長900公里。南臨亞速海同黑海,陸上東北接俄羅斯,北鄰白俄羅斯,西連斯洛伐克、波蘭同匈牙利,南同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接壤。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最高峰為西部喀爾巴阡山脈嘅霍韋爾拉山(海拔2,061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克里米亞半島南岸為亞熱帶氣候。[73]
烏克蘭境內有23,000條河流,其中長過100千米以上嘅河有110條。[74]主要河流包括第聶伯河、南布格河、北頓涅茨河、普魯特河、德涅斯特河同多瑙河,其中最長嘅係第聶伯河。所有河流都流經平原注入亞速海同黑海。烏克蘭全國水資源總量約為950億立方米(含過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資源有32億立方米。烏克蘭有超過3,000個湖泊,較大嘅有亞爾普格湖、薩賽格湖、卡古爾湖同阿利別依湖等。大型水庫包括克列緬丘格水庫、卡霍夫卡水庫、基輔水庫同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水庫等。[75]
自然資源
[編輯]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佢唔單只擁有大片肥沃嘅「黑鈣土帶」(佔全世界「黑土帶」總面積嘅40%),而且仲蘊藏70幾種礦藏資源,如瀝青、無烟煤、鐵、錳、鉻、鈦、鉛、鋅、鋁、汞、鎳同一定量嘅天然氣同石油,頓巴斯係烏克蘭最大嘅煤田。已探明儲量為420億噸。克里維里赫嘅鐵礦儲量為260億噸。[76]
烏克蘭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佔全國領土面積嘅14%,跨越三個植被帶:森林沼澤帶、森林草原帶同草原帶。烏克蘭有自然保護區同天然國家公園23個(面積為77.19萬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區14個,地球生物層保護區3個,天然國家公園6個。其中喀爾巴阡國家自然公園係烏克蘭首個國家公園,都係烏克蘭最大嘅國家公園之一。喺克里米亞半島南部黑海沿岸約10公里嘅狹長地帶,具有獨特嘅自然景觀,落葉林與長綠嘅草地灌木叢並存。由於佢優美嘅環境、溫和嘅氣候,令佢成為世界著名旅遊度假聖地之一。主要樹種有:松樹、柞樹、雲杉、冷杉、椴樹、槭樹、白樺樹等。
烏克蘭約有3萬種低級同高級植物,植物資源豐富。其中,藻類植物約4,000種;菌類同粘菌類植物15,000種以上;苔蘚類植物1,000多種,導管植物4,523種。
烏克蘭嘅動物資源都極其豐富,包括鄰海(黑海、亞述海)領海水域在內,大約有44,800種動物。根據動物分類,喺烏克蘭,原生動物有1,200種以上;腔腸動物有40種;櫛水母網動物1種;扁蟲類1,299種;紐蟲動物門有33種;原始腔腸動物有1,457種;鈎頭蟲動物有58種;環節動物門動物有400多種;節肢動物門動物有39,146種;軟體動物門動物有369種;有觸手亞網動物33種;棘皮動物門動物14種;脊索動物門動物有694種。[77]
經濟
[編輯]烏克蘭喺前蘇聯加盟國中屬工農業較為發達嘅國家,然而由於地緣因素、政治動盪以及制度同政策上嘅失誤,烏克蘭經濟發展較為曲折,目前仍被視為係歐洲最貧窮嘅國家之一;貪腐亦係一個普遍嘅問題;喺2021年嘅清廉印象指數中,該國喺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22位,喺歐洲排名倒數第二,僅次於俄羅斯[78]。
喺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重新獨立後嘅最初幾年,烏克蘭因早期轉型嘅混亂而遭受咗異常嚴重嘅打擊,經歷咗惡性通貨膨脹同異常巨大嘅生產下降。1990年到1994年,官方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下降咗一半,1996年進行貨幣改革,由格里夫納取代通貨膨脹而貶值嘅卡博瓦內特幣。緩慢下降嘅趨勢持續咗成個十年[79],直至2000年代初先開始進入穩定恢復時期。
2000年係烏克蘭獨立以來經濟增長嘅第一年。由於私有化改造同經濟轉型,資本流入激增,受益於原本非常低嘅勞動力成本、略低嘅關稅以及主要出口商品嘅高價格,烏克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2000年到2007年,烏克蘭嘅實際平均增長率為7.4%。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烏克蘭經濟再次陷入低迷。2010年起,烏克蘭經濟開始復甦並持續回升,又因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克里米亞危機、頓巴斯戰爭造成重創,2014年到2015年經歷咗累計16%嘅經濟萎縮。局勢穩定後,烏克蘭東南部地區因經濟基礎較佳,漸漸克服咗當地武裝衝突造成嘅嚴重危機。同時,2014至2015年烏克蘭格里夫納貶值200%使烏克蘭嘅商品同服務更平,更具競爭力。2016年經濟增長超過2%。根據世界銀行嘅聲明,2017年嘅增長預計為2%同2018年嘅3.5%[80]。但係近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衝擊,導致經濟再度衰退。
烏克蘭喺2008年5月16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農業
[編輯]農業係烏克蘭經濟嘅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用地約佔國土總面積超過七成。烏克蘭以肥沃嘅黑土聞名,係世界上最大嘅農業生產國同出口國之一,被稱為『歐洲糧倉』。2019年,烏克蘭係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國、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國、第四大玉米、大麥同黑麥出口國、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同第六大大豆出口國[81]。同時烏克蘭係世界上最大嘅蜂蜜生產國之一。
礦產業
[編輯]烏克蘭係世界上最重要嘅礦產生產國之一。烏克蘭係世界第七大鐵礦石生產國同第五大鐵礦石出口國,都係全球主要鋁出口國[82]。有近8000個獨立嘅礦床,蘊藏住約90種唔同嘅礦物,其中約20種有重要嘅經濟價值。大約一半嘅已知礦藏正喺度開採緊。烏克蘭嘅煤炭儲量達471億噸。國內每年對煤燃料嘅需求約為1億噸,其中85%可由國內生產滿足。烏克蘭嘅石油同天然氣田分別滿足咗該國10%嘅石油同20%嘅天然氣消費。烏克蘭擁有39.6萬億立方英尺嘅天然氣儲量,但國內產量只可以滿足該國約20%嘅需求。
同時烏克蘭係半導體原料氣體供應大國,包括氖、氬、氪、氙等[83],其中氖氣由烏克蘭供應全球近7成產量。
航空太空工業
[編輯]烏克蘭係全球少數擁有完整航空太空硬體工程同生產周期嘅國家之一。除咗客機同運輸機嘅設計同生產外,烏克蘭仲擁有飛機維修企業網絡,包括參與回收軍用飛機同直升機嘅公司。主要公司包括安東諾夫國營公司同馬達西奇。烏克蘭嘅航空航太工程工業創造咗貨機世界紀錄安托諾夫安-225運輸機『Mriya』同AN-124『Ruslan』。
軍工產業
[編輯]烏克蘭繼承咗前蘇聯軍事工業基地嘅產業基礎。主要集中喺機器製造業、燃料動力業及高技術部門,生產火箭裝置、宇航裝置、軍用艦船、飛機同導彈等軍工產品。主要公司包括馬雷舍夫工廠同黑海造船廠,烏克蘭都係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國之一。
汽車工業
[編輯]烏克蘭嘅汽車工業同樣係喺蘇聯時期建立嘅。汽車工業係烏克蘭發展最快嘅行業之一。烏克蘭國內生產嘅車型主要為貨車、巴士、無軌電車等。主要嘅汽車製造商有ZAZ、博格丹集團、KrAZ等。
資訊科技產業
[編輯]烏克蘭係世界第五大IT服務出口國,都係中東歐最大嘅軟體開發編程同IT外包服務市場,擁有超過17萬軟體開發人員[84]。自2000年以來,烏克蘭一直保持全球IT外包服務市場上發包方嘅領先地位。
旅遊業
[編輯]根據世界旅遊組織嘅排名,喺俄烏戰爭之前,前往烏克蘭嘅遊客數量喺歐洲排名第八,2012年有2,300萬遊客造訪[85]。烏克蘭嘅旅遊景點包括唔同生態系統嘅自然保護區、例如喀爾巴阡山脈、黑海海岸線;教堂、城堡遺址同其他建築地標;基輔、利沃夫、敖德薩等歷史名城為主要旅遊中心。
貨幣
[編輯]烏克蘭現行流通貨幣單位為格里夫納。1996年9月2日開始由烏克蘭國家銀行發行。
交通
[編輯]交通運輸業發達,已形成鐵路、公路、內河、海運、空運同管道運輸齊全嘅交通系統。首都基輔係全國航空公路鐵路運輸嘅樞紐,
烏克蘭鐵路總長23,350公里(1,524毫米闊軌),實際運營長度為22,510.4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8,926.9公里。
公路總長273,700公里。硬質路面嘅公路為236,400公里,非硬質路面嘅道路37,300公里[86]。
內河總通航里程為1,672公里。主要通航河流包括第聶伯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杰斯納河,主要河港12個。
烏克蘭有18個商港,主要港口有8個:敖德薩、頓涅茨克、伊里依切夫斯克、尼古拉耶夫、赫爾松、費奧多西亞、列尼、依茲馬依爾同馬利烏波里、塞瓦斯托波爾。[87]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建有全長117公里嘅世界最長嘅城際無軌電車線路。
人口
[編輯]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嘅人口喺1993年達到約5200萬嘅數目。然而都係呢個時候開始,由於其死亡率超過出生率、大規模向海外移民等因素下[88][89],總人口減少咗660萬(12.8%)。
烏克蘭嘅人口截至2004年6月1日,常住人口為4728萬人(城市常住人口3180萬,農村常住人口1547萬)。男人平均壽命為61.6歲,女人平均壽命為72.8歲。退休人口佔總人口嘅28-35%。男女比例多年一直保持不變,即46%:54%。[90]
21世紀以來烏克蘭多年嚟一直都係負增長,至2006年為止人口為4688.64萬。[91]而喺2004年6月1日,烏克蘭人口為474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210萬人,農村人口1540萬人。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5人。人口最密集地區係頓涅茨克州,呢個州人口達到咗47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佔絕大多數,為420萬人,農村人口只有46萬人。接下來為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州(350萬)、哈爾科夫州(286萬)、利沃夫州(260萬)、盧甘斯克州(245萬)。基輔市人口為260萬。敖德薩州人口為242萬,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為200萬,扎波羅熱州為189萬,基輔州為179萬,文尼察州為173萬,波爾塔瓦州158萬。赫梅利尼茨基州同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各有140萬人左右,切爾卡瑟州有137萬人口,日托米爾州135萬人,蘇梅州同外喀爾巴阡州125萬,尼古拉耶夫州124萬,切爾尼戈夫州120萬,羅夫諾州116萬,赫爾松州115萬,捷爾諾波爾州112萬,基洛夫格勒州110萬,沃倫州104萬。人口較為稀疏嘅地區係切爾諾夫策州-91.3萬人。賽瓦斯托波爾市居住有37.8萬人。
2010年代後期人口繼續下滑,克里米亞半島自行獨立後,又有140萬烏克蘭人民因頓巴斯戰爭而流離失所[92]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該國人口降至4100萬,為歐洲第八大人口大國,都係高度城市化國家;東部同東南部嘅工業地區人口最稠密——大約有67%嘅人口居住喺城市地區。[93]烏克蘭嘅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69.5 人(每平方英里 180 人),烏國出生時嘅總體預期壽命為 73 歲(男性為 68 歲,女性為 77.8 歲)。[94]2022 年初,超過300萬烏克蘭人民因俄烏戰爭而逃離該國,人口跌破4000萬。[95]
參考
[編輯]-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24 Edition. (Ukraine)". www.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4-04-16.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Ukraine :: History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原著喺2014-10-14歸檔. 喺2011-10-31搵到.
- ↑ "Activities of the Member States – Ukraine". United Nations. 原著喺2011-05-03歸檔. 喺2011-01-17搵到.
- ↑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National Bank of Ukraine. 原著喺2007-10-21歸檔. 喺2007-12-16搵到.
- ↑ "Ukraine becomes world's third biggest grain exporter in 2011 – minister". Blackseagrain.net. 原著喺2013-01-21歸檔. 喺2012-08-25搵到.
- ↑ "Declaration of State Sovereignty of Ukraine". web.archive.org. 2007-09-27. 歸檔時間2007-09-27. 喺2022-10-3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 ↑ Reuters (2022-06-02). "Russia occupies 20% of Ukraine's territory- Zelenskiy". Reuters (英文). 喺2022-10-31搵到.
- ↑ "З Енциклопедії Українознавства; Назва "Україна"". Litopys.org.ua. 原著喺2021-02-11歸檔. 喺2011-10-31搵到.
- ↑ Borschak, Elie. "Beauplan, Guillaume Le Vasseur d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原著喺2022-05-26歸檔. 喺20 January 2013搵到.
- ↑ "General Depiction of the Empty Plains (in Common Parlance, the Ukraine) Together with its Neighboring Provinces". World Digital Library. 原著喺2021-05-15歸檔. 喺20 January 2013搵到.
- ↑ PSRL , published online at Izbornyk, 1187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2月1號,..
- ↑ Пономарьов А. П. Етнічність та етнічна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 Курс лекцій.—К.: Либідь, 1996.— 272 с.: іл. І8ВМ 5-325-00615-0.
- ↑ "Е. С. Острась. ЗВІДКИ ПІШЛА НАЗВА УКРАЇНА //ВІСНИК ДОНЕЦЬКОГО УНІВЕРСИТЕТУ, СЕР. Б: ГУМАНІТАРНІ НАУКИ, ВИП.1, 2008" (PDF). 原著 (PDF)喺2013-11-01歸檔. 喺2016-01-15搵到.
- ↑ Гайда Ф. А. От Рязани и Москвы до Закарпатья.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слова «украинцы»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4年7月3號,. // Родина. 2011. № 1, доступ к тексту: [1]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5年9月23號,.
- ↑ 吳宗翰。〈歷史詮釋、記憶政治與國族建構:烏克蘭嘅班德拉爭議〉。《聯合線上》。原著喺2021-02-11歸檔。喺2020-09-10搵到。
- ↑ 新華網2月14日快訊: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14日正式宣布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5月22號,.
- ↑ "Yanukovych: The man who sparks revolution in Ukraine". Yahoo! News. Agence France-Presse. 2014-02-20. 原著喺2008-12-01歸檔. 喺2014-03-07搵到.
- ↑ 烏克蘭局勢向何處去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6年3月4號,.,亞太日報,2014年3月3日
- ↑ Damien McElroy (2014-02-23). "Ukraine revolution: live – Ukraine's president has disappeared as world awakes to the aftermath of a revolution". The Daily Telegraph. 原著喺2014-02-24歸檔. 喺2014-03-04搵到.
- ↑ "Ukraine conflict: Tymoshenko speech ends historiCDay of revolution". BBC News. 2014-02-22. 原著喺2017-02-13歸檔. 喺2014-03-04搵到.
- ↑ Neil Buckley and Roman Olearchyk (2014-02-22). "Yanukovich toppled in new Ukrainian revolution". Financial Times. 原著喺2015-06-24歸檔. 喺2014-03-04搵到.
- ↑ 〈克里米亞宣告 脫離烏克蘭獨立〉。原著喺2018-08-25歸檔。喺2014-03-17搵到。
- ↑ Borgen, Christopher J. (2015). "Law, Rhetoric, Strategy: Russia and Self-Deter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Crimea". International Law Studies (英文) (第International Law Studies版). 91 (1). ISSN 2375-2831. 原著喺2022-02-21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The recognition of Crimea by Russia was the legal fig leaf which allowed Russia to say that it did not annex Crimea from Ukraine, rather the Republic of Crimea exercised its sovereign powers in seeking a merge with Russia
{{cite journal}}
: CS1 maint: date and year (link) - ↑ 24.0 24.1 24.2 "Crimea referendum: Voters 'back Russia union'". BBC News. 2014-03-16. 原著喺2018-06-17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Crimeans vote over 90 percent to quit Ukraine for Russia". Reuters. 2014-03-16. 原著喺2022-03-04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Crimea 'votes to rejoin Russia' after controversial poll". ITV. 2014-03-16. 原著喺2022-03-05歸檔. 喺2017-11-26搵到.
- ↑ "Crimea applies to be part of Russian Federation after vote to leave Ukraine". The Guardian. 2014-03-17. 原著喺2014-03-17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OSCE says Crimea referendum illegal". Refworld. 2014-03-11. 原著喺2021-03-13歸檔. 喺2020-02-18搵到.
- ↑ Pifer, Steven (2019-03-18). "Five years after Crimea's illegal annexation, the issue is no closer to resoluti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原著喺2022-02-26歸檔. 喺2020-02-18搵到.
- ↑ Rayman, Noah (2014-03-27). "UN General Assembly: Crimea Referendum Was Illegal". 原著喺2022-03-04歸檔. 喺2020-02-18搵到.
- ↑ "Ukraine crisis: 'Illegal' Crimean referendum condemned". BBC News. 2014-03-06. 原著喺2020-12-01歸檔. 喺2020-02-18搵到.
- ↑ Bellinger III, John B. "Why the Crimean Referendum Is Illegitimat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原著喺2021-02-15歸檔. 喺2020-02-18搵到.
- ↑ "Japan does not recognise Crimea vote – govt spokesman". Reuters. 2014-03-17. 原著喺2022-03-05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Kremlin: Crimea and Sevastopol are now part of Russia, not Ukraine". CNN. 2014-03-18. 原著喺2017-11-17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35.0 35.1 Kofman, Michael (2017). Lessons from Russia's Operations in Crimea and Eastern Ukraine (PDF).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ISBN 9780833096173. OCLC 990544142. 原著 (PDF)喺2022-02-17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The March 16 referendum would become the political instrument to annex the peninsula, a process that concluded on March 18
- ↑ Carol Morello and Kathy Lally (2014-03-19). "Ukraine says it is preparing to leave Crimea". The Washington Post. 原著喺2021-02-11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Kofman, Michael (2017). Lessons from Russia's Operations in Crimea and Eastern Ukraine (PDF).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ISBN 9780833096173. OCLC 990544142. 原著 (PDF)喺2022-02-17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By March 26, the annexation was essentially complete, and Russia began returning seized military hardware to Ukraine.
- ↑ 〈烏克蘭大選最新計票結果:波羅申科支持率近54%-新華網〉。www.xinhuanet.com。原著喺2022-02-27歸檔。喺2022-02-27搵到。
- ↑ "В Минске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 с 18:00 объявить перемирие на Донбассе. Протокол о прекращении огня был подписан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от Украины и ДНР/ЛНР | Донбасс | Вести". Vesti.ua. 原著喺2014-09-08歸檔. 喺2017-07-04搵到.
- ↑ 16 сентября 2014, 13:40. "Верховная рада приняла закон об особом статусе Донбасса — РТ на русском". Russian.rt.com. 原著喺2014-09-18歸檔. 喺2017-07-04搵到.
- ↑ 〈烏克蘭大選:喜劇演員澤連斯基高票勝出〉。《BBC News 中文》 (簡體中文)。原著喺2022-02-27歸檔。喺2022-02-27搵到。
- ↑ 〈俄羅斯開戰轟炸多處城市 烏克蘭宣布與俄斷交〉。《中央社》 (臺灣中文)。2022-02-24。原著喺2022-04-14歸檔。喺2022-03-22搵到。
- ↑ 〈普京下令開戰烏克蘭宣布斷交 俄軍進基輔周遭地區火箭砲攻擊國防部情報總部竄黑煙〉。《Yahoo新聞》。2022-02-24。原著喺2022-04-18歸檔。喺2022-02-24搵到。
- ↑ Zeitung, Süddeutsche. "Ukraine-Konflikt: Gefechte in der Ostukraine". Süddeutsche.de (德文). 原著喺2022-02-17歸檔. 喺2022-02-18搵到.
- ↑ "Boris Johnson: Ukraine kindergarten shelling is false-flag operation". the Guardian (英文). 2022-02-17. 原著喺2022-02-24歸檔. 喺2022-02-18搵到.
- ↑ "Putin orders Russian troops to Ukraine after recognising breakaway regions". 原著喺2022-02-21歸檔. 喺2022-02-22搵到.
- ↑ 〈美媒:中國曾要求俄唔好喺冬奧結束前對烏採取軍事行動 | 早報〉。www.zaobao.com.sg (簡體中文)。原著喺2022-03-05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情報稱中國曾要求俄羅斯將入侵行動推遲至冬奧會以後〉。《紐約時報中文網》 (簡體中文)。2022-03-03。原著喺2022-03-06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俄羅斯機密情報外流 驚爆習近平欲「今年秋天接管台灣」〉。原著喺2022-05-07歸檔。喺2022-05-27搵到。
-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中國早知俄入侵計畫? 北京:抹黑 | DW | 03.03.2022〉。DW.COM (中國中文)。原著喺2022-05-16歸檔。喺2022-03-21搵到。
-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中國撤僑仍無動靜 「公民遇到實際困難」〉。《BBC News 中文》 (繁體中文)。原著喺2022-03-01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聯大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立即從烏克蘭撤軍〉。《聯合國新聞》 (簡體中文)。2022-03-02。原著喺2022-03-03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詳訊:烏克蘭總統宣布烏方與俄羅斯斷交-新華網〉。www.news.cn。原著喺2022-02-26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DW。〈俄羅斯稱炸毀烏克蘭境內74處軍事設施 烏俄斷交〉。DW.COM (中國中文)。原著喺2022-02-27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烏克蘭宣布與俄國斷交〉。SWI swissinfo.ch (中文)。原著喺2022-03-05歸檔。喺2022-03-05搵到。
- ↑ 〈烏克蘭放棄中立向加入北約邁出關鍵一步〉。原著喺2022-03-04歸檔。喺2022-03-04搵到。
- ↑ 〈澤連斯基簽署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文件〉。原著喺2022-03-01歸檔。喺2022-03-04搵到。
- ↑ 『會議』喺烏克蘭話中為『Рада』,音譯『拉達』,喺俄語中為『Совет』,音譯『蘇維埃』,『拉達』同『蘇維埃』實際上係同一個意思。2008年9月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烏克蘭議會』譯成『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從2008年9月4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按照烏克蘭官方人士嘅意見將『烏克蘭議會』譯成『烏克蘭最高拉達』,睇埋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7-07/26/content_6432574.htm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5年11月7號,.
- ↑ "General Articles about Ukraine". Government Portal. 原著喺2008-01-20歸檔. 喺2007-12-24搵到.
- ↑ 〈烏克蘭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原著喺2020-11-17歸檔。喺2020-09-09搵到。
- ↑ 〈烏克蘭十萬人抗議政府延遲加入歐盟〉 (繁體中文)。亞太日報。2013-11-26。原著喺2014-02-03歸檔。喺2014-01-27搵到。
- ↑ 烏克蘭國會表決 將總統革職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7年10月13號,.,中央社,2014年2月23日
- ↑ КС признал неконституционным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 крымского парламента о вхождении АРК в состав РФ и проведении референдума о статусе автономии [Constitutional Court of Ukraine deemed Crim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n accession of the Autonomous Republic of Crimea to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holding of the Crimean status referendum unconstitutional] (俄文). Interfax-Ukraine. 2014-03-14. 原著喺2019-05-02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 ↑ Tokarev, Alexey (2014). Электора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Крыма: от УССР до России [The electoral history of the post-Soviet Crimea: from Ukrainian SSR to Russia] (PDF). MGIMO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俄文). 5 (44): 32–41. 原著 (PDF)喺2016-01-12歸檔. 喺2018-08-05搵到.
Спустя 22 года и 364 дня после первого в СССР референдума в автоном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е Украины Крым состоялся последний референдум. Проводился он вопреки украинскому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у, не предусматривающему понят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ый референдум и предписывающему решать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е вопросы только на всеукраинском референдуме
- ↑ Marxen, Christian (2014). "The Crimea Crisis – An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 (PDF). Zeitschrift für ausländisches öffentliches Recht und Völkerrecht (Heidelber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74. 原著 (PDF)喺2020-01-01歸檔. 喺2022-03-04搵到.
Organizing and holding the referendum on Crimea's accession to Russia was illegal under the Ukrainian constitution. Article 2 of the constitution establishes that "Ukraine shall be a unitary state" and that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within its present border is indivisible and inviolable". This is confirmed in regard to Crimea by Chapter X of the constitution, which provides for the autonomous status of Crimea. Article 134 sets forth that Crimea is an "inseparable constituent part of Ukraine". The autonomous status provides Crimea with a certain set of authorities and allows, inter alia, to hold referendums. These rights are, however, limited to local matters. The constitution makes clear that alterations to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require an all-Ukrainian referendum.
- ↑ "Crimea sets referendum on joining Russia". 華盛頓郵報. 2014-03-06. 原著喺2020-11-16歸檔. 喺2014-03-17搵到.
- ↑ "Crimea sets March 16 vote on seceding from Ukraine, joining Russia". 洛杉磯時報. 2014-03-06. 原著喺2014-04-24歸檔. 喺2014-03-17搵到.
- ↑ "При воссоединении с Россией крымчане дискомфорта не почувствуют! – Krym Info". Krym Info. 原著喺2014-03-23歸檔. 喺2014-09-25搵到.
- ↑ "Офіційний портал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static.rada.gov.ua. 原著喺2021-06-05歸檔. 喺2020-12-12搵到.
- ↑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composition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12月26號,.. Verkhovna Rada website.
- ↑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Ukrain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12月24號,. by Paul D'Anieri, Robert Kravchuk, and Taras Kuzio, Westview Press, 1999, ISBN 0-8133-3538-8 (page 292)
- ↑ 〈梅科萊夫省(尼古拉耶夫省) - Mykolaivska Oblast (Nikolayev Oblast)〉。terms.naer.edu.tw。原著喺2022-05-04歸檔。喺2022-03-24搵到。
- ↑ 〈烏克蘭地理環境與氣候概況〉。烏克蘭商網。原著喺2021-01-07歸檔。喺2007-03-27搵到。
- ↑ 毛漢英。〈烏拉爾河〉。《《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中國中文)。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原著喺2022-02-25歸檔。喺2020-10-01搵到。
- ↑ 裘新生。〈烏克蘭〉。《《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中國中文)。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原著喺2022-02-25歸檔。喺2020-10-01搵到。
- ↑ 烏克蘭資源概況,猛礦網
- ↑ 馬貴友、何衛、農梅、顧志紅:《烏克蘭嘅琴日同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 ↑ "Ukrain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英文). 原著喺2022-03-23歸檔. 喺24 March 2022搵到.
- ↑ Sutela, Pekka. "The Underachiever: Ukraine's Economy Since 1991".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英文). 原著喺2020-07-29歸檔. 喺2022-02-28搵到.
- ↑ Anatoliy Thor。〈業務喺烏克蘭〉。原著喺2017-06-07歸檔。喺2017-05-24搵到。
- ↑ 〈烏克蘭成為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國〉。www.mofcom.gov.cn。原著喺2022-04-16歸檔。喺2022-02-28搵到。
- ↑ 〈中國3成進口玉米來自烏克蘭,A股農業股應聲大漲,影響有幾大?〉。原著喺2022-04-16歸檔。喺2022-07-03搵到。
- ↑ 〈烏克蘭掌半導體關鍵材料 IT外包業崛起〉。自由財經。2022-02-25。
- ↑ "Ukraine As a Bright Spot o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Software Development Scene". 8allocate (美國英文). 14 February 2019. 原著喺2020-05-29歸檔. 喺2 October 2019搵到.
- ↑ Tourist group Archive.is嘅歸檔,歸檔日期2016-07-10,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Ukraine
- ↑ 〈烏克蘭嘅公路同鐵路,一言難盡〉。《顧安娜》 (臺灣中文)。2022-02-27。原著喺2022-12-09歸檔。喺2022-03-03搵到。
- ↑ 烏克蘭國家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9月29號,.,你好商務網
- ↑ Peterson, Nolan (26 February 2017). "Why Is Ukraine's Population Shrinking?". Newsweek. 原著喺2020-10-25歸檔. 喺9 July 2019搵到.
- ↑ "Population".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原著喺2012-08-05歸檔. 喺9 July 2019搵到.
- ↑ "Gender Profile of Ukraine".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原著喺2021-02-07歸檔. 喺2020-09-09搵到.
- ↑ 烏克蘭概況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3月2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 ↑ "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 - March 2020 - Ukraine". ReliefWeb. 原著喺2022-02-14歸檔. 喺2022-03-05搵到.
- ↑ "Ukraine – Statistics".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 原著喺3 April 2019歸檔. 喺7 January 2008搵到.
- ↑ "Life expectancy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data by countr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原著喺2013-03-05歸檔. 喺19 April 2021搵到.
- ↑ 〈存檔副本〉。原著喺2022-05-24歸檔。喺2022-05-27搵到。
出面網頁
[編輯]-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簡體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烏克蘭 Ukraine - 亞西地區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全球資訊網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繁體中文)。中華民國外交部。
- "Ukrain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英文). 美國國務院.
- 烏克蘭喺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嘅資料 (英文)
- 〈ウクライナ | 外務省〉 (日文)。日本外務省。
- "Ukraine -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英文). 澳洲外交貿易部.
- Ukraine Corruption Profile from the Business Anti-Corruption Portal
- Website Ukraine-CityGuide
- 美國國會圖書館嘅Portals to the World
- Ukraine at UCB Libraries GovPubs
- 烏克蘭喺Curlie嘅資料
- BBC News嘅烏克蘭
- OpenStreetMap上面有關烏克蘭嘅地理資訊
- International Futures嘅Key Development Forecasts for Ukraine
- 烏克蘭百科全書
- EU Neighbourhood Info Centre: Ukraine
- EU Neighbourhood Library
- 政府網頁
- 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