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皮·錢德勒
哈皮·錢德勒 | |
---|---|
第44和49任肯塔基州州長 | |
任期 1955年12月13日—1959年12月8日 | |
副州長 | 哈里·李·沃特菲爾德(Harry Lee Waterfield) |
前任 | 羅倫士·韋瑟比 |
繼任 | 伯特·T·康布斯 |
任期 1935年12月10日—1939年10月9日 | |
副州長 | 基恩·約翰遜 |
前任 | 魯比·拉馮 |
繼任 | 基恩·約翰遜 |
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 | |
任期 1939年10月10日—1945年11月1日 | |
前任 | M·M·洛根(M. M. Logan) |
繼任 | 威廉·斯坦菲爾(William A. Stanfill) |
第2任大聯盟執行長 | |
任期 1945年11月1日—1951年7月15日 | |
前任 | 凱納索·芒廷·蘭迪斯(Kenesaw Mountain Landis) |
繼任 | 福特·弗里克(Ford Frick) |
第36任肯塔基州副州長 | |
任期 1931—1935年 | |
州長 | 魯比·拉馮 |
前任 | 小占士·布里賽特(James Breathitt, Jr.) |
繼任 | 基恩·約翰遜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阿爾伯特·班哲文·錢德勒(Albert Benjamin Chandler) 1898年7月14日 美國肯塔基州科里登 |
逝世 | 1991年6月15日 美國肯塔基州凡爾賽 | (92歲)
國籍 | 美國 |
政黨 | 民主黨 |
配偶 | 米爾德里德·沃特金斯(Mildred Watkins) |
親屬 | 本·錢德勒(Ben Chandler)的爺爺 |
母校 | 特蘭西瓦尼亞大學 哈佛法學院 肯塔基大學 |
職業 | 律師 |
宗教信仰 | 聖公會 |
簽名 |
老阿爾伯特·班哲文·「哈皮」·錢德勒(英語:Albert Benjamin "Happy" Chandler, Sr.,1898年7月14日—1991年6月15日)是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政治家,曾擔任該州第44和49任州長和聯邦參議員。除了政治生涯外,他還曾於1945到1951年擔任第二任大聯盟執行長,並於1982年入選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博物館。他的孫子本·錢德勒曾擔任肯塔基州第六國會選區的聯邦眾議員。
錢德勒在特蘭西瓦尼亞學院就讀期間是位擁有多種體育才能的運動員,他曾短暫考慮以棒球為職業,但最終決定取得法律學位。畢業後,他於1928年以民主黨人身份當選肯塔基州參議員,拉開從政序幕。兩年後,他當選肯塔基州副州長,但與新任州長魯比·拉馮不和,並且雙方的分歧還因州消費稅的問題進一步加大,作為州參議院會議主持人,錢德勒極力阻止州長支持的消費稅法案,而拉馮在州議會的盟友則通過剝奪副州長的多項權力來還以顏色,法案最終以微弱差距通過。錢德勒有意繼任州長,他知道拉馮會通過黨派提名大會來欽點自己支持的人選作為候選人,為此他等到拉馮離開肯塔基州的機會,以代理州長身份召集議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實行強制初選的法案。拉馮力圖阻止,但法案還是得以通過,錢德勒順利在初選中擊敗拉馮支持的湯馬士·雷亞,然後又在普選以大幅優勢輕取共和黨對手金·斯沃普(King Swope),領先幅度創下肯塔基州州長選舉的新紀錄。肯塔基州在錢德勒擔任州長期間廢除了消費稅,減少的稅收則通過新增特許權稅和所得稅補充。他還對州政府進行大規模重組,為肯塔基州節約了大量開支,並且利用這些錢來支付州欠下的債務,改善州內教育和交通系統。
錢德勒相信自己註定會成為美國總統,他於1938年挑戰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阿爾本·W·巴克利,競爭後者的聯邦參議員議席。競選期間,在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來到肯塔基州為巴克利宣傳,最終錢德勒以大幅劣勢落敗。次年,肯塔基州另一位聯邦參議員馬維爾·米爾斯·洛根在任內去世,於是錢德勒辭去州長職務,以便支持者們可以任命他填補空缺。擔任聯邦參議員期間,錢德勒是維珍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哈里·伯德(Harry F. Byrd)的門徒,奉行財政保守主義,他反對羅斯福的部分新政,並且公開對總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歐洲戰場而非太平洋戰場為優先的決定表示異議。1945年,錢德勒從參議員位置上辭職,以繼任前不久去世的凱納索·芒廷·蘭迪斯擔任大聯盟執行長。這一期間他最引人注目的舉動就是批准了傑基·羅賓森和布魯克林道奇隊的合約,有效實現了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種族融合。他還為大聯盟球員設立了首個退役基金,此舉為他贏得「球員的執行長」稱號。但是,棒球業主們對錢德勒的管理感到不滿,1951年合約到期後就沒有再續簽。
執行長任期結束後,錢德勒返回肯塔基州,於1955年再度在州長選舉中獲勝。他在第二個任期中的主要成就包括整合州內公立學校並在肯塔基大學建立醫學院,該學院之後更名錢德勒醫療中心來紀念他。這次州長任期結束後,他的政治影響力開始衰退,1963、1967和1971年連續三度參選州長都已失敗告終。1988年,錢德勒在州長選舉中支持黑馬候選人華萊士·威爾金森,這在後者最終當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年身為肯塔基大學校董會董事的錢德勒在一次會議上講出了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字眼,但威爾金森之後拒絕就此要求錢德勒辭職。1991年6月15日,老阿爾伯特·班哲文·「哈皮」·錢德勒在92歲高齡去世,距93歲生日只差一個月,這也創下肯塔基州州長壽命的新紀錄。
早年生活
[編輯]阿爾伯特·班哲文·錢德勒於1898年在肯塔基州科里登的農村出生[1],他的父親叫約瑟夫·賽法斯·錢德勒,母親叫凱麗·錢德勒,桑德斯(Saunders)則是母親的娘家姓[2]。據稱,約瑟夫從孤兒院中救出凱麗,兩人在女方僅15歲時成婚,但未能找到雙方的任何結婚紀錄[3]。阿爾伯特是家中長子,他的弟弟羅拔(Robert)於1899年降世。兩年後,他們還只有十幾歲的母親無法適應撫養兩個孩子的壓力而拋棄了家庭,她離開肯塔基州,把孩子留給了他們的父親[3]。錢德勒在自傳中表示,母親的離去是自己記得最早的一件事[3]。多年後,他在佛羅里達州的積遜威爾找到了母親,她已經再婚並且又生了3個孩子[3]。羅拔·錢德勒13歲那年從櫻桃樹上摔下來導致傷重不治[4]:113。
阿爾伯特由父親和親戚養大,並且從8歲起就通過送報和在社區打零工從經濟上基本實現自給自足[5]:168。1917年,他在科里登高中畢業[2],在該校還是棒球和足球隊的隊長[6]。父親希望他學習從事牧師之職,但阿爾伯特選擇到列克星敦的特蘭西瓦尼亞學院(如今的特蘭西瓦尼亞大學)學習[1][7]:176。阿爾伯特在這所高校里得到一個伴隨終身的綽號:「哈皮」(Happy,意為快樂),因為他總是很快樂[6]。他通過為當地居民做家務掙錢支付自己的學費[5]:169。阿爾伯特是特蘭西瓦尼亞學院籃球隊和棒球隊的隊長以及欖球隊的四分衛。他的隊友包括之後會入選大學欖球名人堂的德芝·邁耶(Dutch Meyer)[5]:169[4]:117。他還加入了PIKE兄弟會以及「ΟΔΚ」榮譽協會[8]。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在歐洲展開,美國陸軍開始在特蘭西瓦尼亞學院對學生進行軍官訓練,阿爾伯特接受了擔任軍官的訓練,但戰爭在他正式入伍服役前就已結束[4]:117。
1920的,錢德勒為紅河谷聯賽的格拉夫頓隊投出了一場無安打比賽[9]。他參加了薩斯卡通的職業棒球選拔賽,但未能入選[9]。回到特蘭西瓦尼亞學院後,他於1921年6月獲得了文學士學位[8]。接下來,錢德勒和D級棒球隊列克星敦紅人(Lexington Reds)簽約,之後會入主國家棒球名人堂的厄爾·康布斯(Earle Combs)是他的隊友[4]:119。經過短暫考慮是否要以棒球為職業後,錢德勒決定研習法律[4]:120,並於同年進入哈佛法學院[2],通過在麻省韋爾斯利執教高中體育支付學習費用[10]。錢德勒之前的隊友查理·莫蘭(Charlie Moran)當時正在丹維爾執掌中央大學祈禱上校欖球隊,他邀請錢德勒前去查探國家級勁旅哈佛緋紅,該隊即將同中央大學球隊比賽[4]:120。錢德勒對此寫了大量筆記交給莫蘭,結果中央在這場比賽中以6比0戰勝哈佛,新聞報道中認為這是美國高校欖球歷史上所爆的最大冷門[4]:121[11][12][13]。
一年後,錢德勒無法再負擔哈佛的學費[10],他返回肯塔基州,在肯塔基大學法學院繼續學習[2],並在凡爾賽執教高中體育,還於1923年成為肯塔基大學女子籃球隊主教練[9][14]。他成為中央大學的助理教練,為查理·莫蘭擔任球探,並在該校執掌新生欖球隊[4]:121。作為美國法學院優等生協會成員,錢德勒於1924年獲得了法學士學位[8]。次年,他獲得律師從業資格,然後在凡爾賽開辦了律師事務所[1][8]。
1925年11月12日,錢德勒與瑪嘉烈·霍爾女子學校教師米爾德里德·沃特金斯成婚[4]:121-122,兩人之後一共有4個孩子:瑪塞拉(Marcella)、米爾德里德(Mildred,暱稱「咪咪」——「Mimi」)、小阿爾伯特(Albert, Jr.)和約瑟夫·丹尼爾(Joseph Daniel)[4]:122。咪咪·錢德勒出演了1944年電影《四鳳齊鳴》(And the Angels Sing),在其中出演登台獻唱四姐妹的其中一位——另外三位分別是多蘿西·拉莫爾(Dorothy Lamour)、蓓蒂·赫頓(Betty Hutton)和戴安娜·琳(Diana Lynn)——之後她退出了演藝圈,進入肯塔基州旅遊部工作[15]。
接下來的5年時間裏,錢德勒一邊從事法律工作,一邊在高中教體育,同時還是中央大學的球探[5]:169。他加入了許多兄弟會組織,如共濟會、聖地兄弟會、聖殿騎士團和國際樂觀社等[7]:176。
早年政壇生涯
[編輯]錢德勒的政治生涯從當選活福德縣民主黨主席開始[7]:176。1928年,他成為該縣巡迴法院的首席專員[16]。次年,他以民主黨人身份當選肯塔基州第22選區州參議員[2][4]:122。擔任參議員期間,他與其他多位民主黨議員結成同盟,通過立法剝奪了共和黨州長弗萊姆·D·桑普森(Flem D. Sampson)的許多法定權力[17]:28。
隨着1931年州長選舉臨近,錢德勒和來自普勒斯頓的積·侯活(Jack Howard)都成為副州長的潛在候選人[18]:294。當時黨派內部派系林立,明爭暗鬥,因此民主黨決定通過提名大會而非初選來選擇州長候選人[19]。聯邦眾議員弗雷德·文森支持侯活,兩人都是東肯塔基人,而錢德勒則擁有政治老闆比利·克萊爾(Billy Klair)、小約翰遜·卡姆登(Johnson N. Camden, Jr.)和本·約翰遜(Ben Johnson)的支持[18]:294。另一位政治老闆米奇·布倫南(Mickey Brennan)也在民主黨提名大會上選擇支持錢德勒[18]:294。
民主黨州長候選人魯比·拉馮在人選方向需要聽從州內政治老闆領頭的政治機器,其中又以他的叔叔,聯邦眾議員波爾克·拉馮(Polk Laffoon)為主[18]:294。但對錢德勒不利的是,拉馮是拉塞爾維爾政治老闆湯馬士·雷亞(Thomas Rhea)領頭的民主黨派系成員,該派系反對錢德勒的幾位重要盟友,如前州長J·C·W·碧咸、《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出版商羅拔·沃斯·賓漢姆(Robert Worth Bingham)和政治老闆珀西·海利(Percy Haly)[20]:368。雖然兩位候選人間存在不和諧之處,但共和黨總統夏拔·賀夫和州長桑普森任內日益嚴重的經濟大蕭條還是確保民主黨輕鬆取勝[18]:294。錢德勒一共得到了42萬6247票,比共和黨對手約翰·沃夏姆(John C. Worsham)的35萬3573票要多7.2萬餘票[2]。上任後,錢德勒在州議會大廈行政樓層設立了一間辦公室並全職在此辦公,相比之下,以往的副州長只有在需要主持州參議院會議的立法會議期間才會待在法蘭克福[17]:34。
錢德勒和拉馮之間的鴻溝在他們當選後不久因推行州消費稅上的分歧而加大[2]。拉馮贊成增收這一稅項,而錢德勒反對[2]。作為州參議院會議的主持官員,錢德勒和州眾議院議長老約翰·布朗(John Y. Brown, Sr.)合作阻止這一稅收的法案通過[7]:177。對此,拉馮在州議會的同盟通過剝奪錢德勒作為副州長的部分法定權力來報復,這以後州議會兩院均以一票之差通過了增收消費稅的法案[7]:177。
錢德勒幾乎從擔任副州長一開始就在為繼任拉馮的州長職位做準備,因為兩屆立法會議之間的間隔期里沒有任何憲法規定的義務,所以這一期間他就在緊鑼密鼓的為自己的政治前程奠定基礎[17]:34。但是,拉馮已經明確表明,自己支持湯馬士·雷亞繼任[17]:36。雷亞則請來聲譽日隆的政治老闆厄爾·C·克萊門茨(Earle C. Clements)來擔任自己的競選經理[17]:36。克萊門茨來自摩根菲爾德,距錢德勒的故鄉科里登很近,他在之後表示,如果錢德勒先行一步主動邀請,自己可能會同意主持他的競選而非雷亞[17]:36。結果,克萊門茨主持了錢德勒對手的競選活動,並且在之後的30年裏都是反錢德勒派民主黨人的領袖[17]:36。
錢德勒擔心,控制着州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的拉馮會試圖通過召開提名大會而非進行初選來確保自己支持的人選成為民主黨州長候選人,為此他走出了一着險棋來規避拉馮採取這一做法的權力[2]。根據《肯塔基州憲法》,州長離開該州後,副州長將代理行使州長權力。1935年2月6日,拉馮前往首都哥倫比亞特區面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錢德勒於是作為代理州長要求州議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法案要求各黨派必須舉行初選而非提名大會來選派州長候選人[2][20]:368。拉馮於次日回到肯塔基州,並質疑錢德勒是否有權做出這樣的召集,但肯塔基州上訴法院於2月26日作出了對錢德勒有利的判決[5]:170。
拉馮知道,初選法案會在州議會得到廣泛支持,因為兩院議員及其選民都已對黨派提名大會缺乏信任[17]:37。為此,他提出法案強制將初選分為兩個階段,如果第一輪投票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過半數支持,那麼將實行兩輪制初選[20]:368。歷史學家洛厄爾·夏里遜(Lowell H. Harrison)認為,拉馮預計他的對手會提名年勢已高的碧咸來與瑞亞對抗,因此希望碧咸因難以承愛兩輪制初選的壓力而放棄[20]:368。不過新聞工作者約翰·艾德·皮雅斯(John Ed Pearce)有不同看法,稱碧咸早在特別會議召開前就已因身體狀況欠佳以及唯一的兒子去世而拒絕參選[17]:38。最終,州議會通過了拉馮提議的法案[17]:37。
首個州長任期
[編輯]由於碧咸沒有參選,反拉馮派民主黨人於是轉而支持錢德勒[20]:368。錢德勒在初選中以不得民心的消費稅為突破口,給雷亞貼上「消費稅雷亞」(Sales Tax Tom)的標籤,號召選民把肯塔基州從「魯比、雷亞和廢墟」(Ruby, Rhea, and Ruin)中解救出來[20]:368。雷亞在首輪投票中領先,得到20萬3010票,錢德勒則為18萬9575票[18]:305。另外還有費德歷·沃利斯(Frederick A. Wallis)和埃蘭·赫德爾斯頓(Elam Huddleston)分別得到了3萬8410票和1萬5501票[17]:38。這意外着雷亞和錢德勒都沒有獲得過半數選票,兩輪制初選因此開始[18]:305。這次沃利斯和赫德爾斯頓都支持錢德勒,他也因此以26萬零573票超過得票23萬4124票的雷亞獲得提名[17]:38。
進入普選後,錢德勒承諾廢除消費稅,降低燃油稅,反對增收任何幅度的物業稅,並且停止把州政府僱員薪金用在競選活動上的百分比作為其考核項目的普遍做法[17]:41。拉馮及其同盟對自己的失敗感到憤怒,為此他們脫離了民主黨,選擇支持共和黨候選人金·斯沃普[20]:368。從政策角度來說,兩黨的差異很小,但雙方都採用了針對個人的攻擊手段[20]:368。斯沃普一直有着嚴肅法官的聲譽,這點上和錢德勒的個人魅力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將這點轉變成自己的優勢,戲稱斯沃普為「陛下」[7]:181。但當錢德勒吹棒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服役經歷時,拉馮手下的民兵指揮官亨利·登哈特(Henry Denhardt)作出了反擊,指出錢德勒不過是個接受過軍校訓練的學員,從未有過實戰經歷[17]:42。這場選舉的最終結果和前共和黨總統賀夫和在任民主黨總統羅斯福的較量基本相同[20]:368,錢德勒以55萬6262票輕鬆戰勝得票46萬1104票的斯沃普[2],超過9萬5000票的差距也刷新了肯塔基州州長選舉的紀錄。錢德勒當選時還只有37歲,又創下了美國各州最年輕州長的新紀錄[4]:122[7]:181。
錢德勒上任後的第一項舉措就是設法廢除拉馮任內通過的消費稅[5]:170。他還成功說服州議會廢除兩輪制初選,在將來的選舉中採用單輪初選制[20]:368。取消消費稅會導致州財政收入減少,所以需要有其它途徑補充,為此新州長任命以碧咸領頭的委員會起草預算案建議[7]:182。錢德勒知道許多遊說集團對自己的提議充滿敵意,很可能會鼓勵議員在立法會議期間故意製造僵局,直到憲法中規定的60天會期結束,他請求自己身在州議會的盟友在立法會議進行39天後休會,這樣他就可以召集議員召開不受時間限制的特別立法會議,只有在受理他指定的議程後才能結束[7]:182,這些議員同意了他的請求[7]:182。
根據碧咸領頭委員會的建議,州議員通過增收特許權稅來平衡取消消費稅所失去的財政收入,增收幅度以進口威士忌特別突出,此舉讓1935年廢除禁酒令成為可能[5]:170。州議會還在會議期間通過立法增收肯塔基州歷史上第一項所得稅[7]:182。錢德勒進一步提議,通過《1936年政府重組法》節省開支[7]:182,該法對州政府進行了大規模重組,把行政分支下原有的委員會數量從133下大幅削減到22個[2][8]。不過批評人士指出,該法將更多權力集中到了州長手中,指責錢德勒的支持是別有用心[18]:309。
錢德勒用政府重組省下的稅款消除州預算赤字,還償還了肯塔基州的大部分債務[2][16]。這又進一步節約了負債導致的服務和利息成本,相應款項則用於改善州內基礎設施和教育機構[5]:171。錢德勒撥款為州內學童提供免費教科書,建立教師養老基金,還向州內高校提供了大量資助[5]:171。由於種族隔離制度的限制,黑人不能在肯塔基州的研究生院就讀,為此錢德勒確保每年都會撥款5000美元幫助州內黑人前往其他州的研究生院深造[20]:369。但是,他突然中止了州內高校廢止種族隔離制度的努力,並且這樣告訴一批白人和黑人教師:「在南方學校里讓白人和有色人種一起接受教育絕非明智之舉,這裏還沒有準備好呢。」[21]
1936年,錢德勒敦促落實肯塔基州第一個農村公路工程,並借聯邦《農村電氣化法》的援助發展電力基礎設施[5]:171。他先實行了一項由早期憲法修正案授權的老年人援助計劃,然後又在1938年提出另一項修正案,把有需要的兒童和盲人也列入州財政援助目標[5]:171。錢德勒增加了對州內醫院和精神病院的撥款,還在1937年俄亥俄河大洪災期間自掏腰包資助法蘭克福監獄的疏散工作[5]:172。這場洪災過後,州長說服議會在拉格蘭奇建立了新的勞教所[20]:369。
總的來說,錢德勒是工會組織的朋友,他支持礦工組織工會,還建立了州勞務關係部,禁止地方再將礦商任命為副警長[5]:172。他還支持為聯邦憲法增加童工修正案,成功確保州內通過反童工法,該法之前已經兩次以較大差距未能在州議會通過[5]:172[7]:183。不過,他反對工廠只僱傭某一工會成員的做法,也反對靜坐罷工,曾動用州國民警衛隊前往哈倫縣平息與勞工有關的暴力事件[2]。
1936年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選舉來臨之際,在任民主黨參議員馬維爾·米爾斯·洛根似乎勝算不大,錢德勒選擇投桃報李,在民主黨初選中支持前州長碧咸競爭洛根的席位[18]:310。此舉令錢德勒昔日的盟友、民主黨聯邦眾議員老約翰·布朗感到憤怒,他本期望自己在1935年州長選舉中對錢德勒的支持能夠在這次換來回報[18]:310。心懷不滿的布朗還是加入了角逐,他的參選分流了碧咸的選票,洛根很可能正是因此而保住了自己的席位[18]:310。布朗之後一直都是錢德勒的政敵[18]:310。
1936年,錢德勒獲得肯塔基大學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次年,哈佛大學也授予他同一學位[8]。
聯邦參議員
[編輯]羅拔·賓漢姆(Robert Bingham)和珀西·海利均在1937年逝世,J·C·W·碧咸這時也年勢已高——他將於1940年辭世——錢德勒於是填補了黨派的權力真空,消除了多個對立派系[20]:369。他很快開始相信自己命中注定會成為美國總統[20]:368。1937年中期,他開始主張任命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馬維爾·米爾斯·洛根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這樣他作為州長就可以自我任命來填補空缺[22]:312。1938年1月,大法官喬治·薩瑟蘭(George Sutherland)去世,羅斯福總統於是有了滿足錢德勒願望的機會,但洛根這時已經63歲,羅斯福希望能提名更年輕的大法官,肯塔基州資深聯邦參議員阿爾本·W·巴克利推薦訟務次長士丹利·福爾曼·里德(Stanley Forman Reed)[22]:312,最終羅斯福聽從了巴克利的建議提名里德繼任[22]:312。
錢德勒急切地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力,同時也對羅斯福和巴克利無視自己的建議感到憤怒,所以他沒有出席1938年1月22日舉行的一場已經計劃很久、旨在向巴克利致敬的晚宴。他在路易維爾的一家俱樂部另行操辦了晚宴活動,並宣佈自己有意在即將到來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初選中挑戰巴克利,後者也於次日宣佈自己將競選連任。1月26日又有一位聯邦法官去世,羅斯福有了第二次任命參議員洛根擔任法官並安撫錢德勒的機會,但洛根這次卻拒絕接受。1月31日,總統和州長在哥倫比亞特區會面,羅斯福敦促錢德勒暫緩進軍參議院的雄心。但是,他政治上的導師、維珍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哈里·伯德支持錢德勒挑戰巴克利,這讓他深受鼓舞。州長接受了伯德的建議,於1938年1月23日在肯塔基州紐波特正式宣佈參選。[22]:312-314
巴克利前不久以一票之差當選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是羅斯福總統及其新政的堅定支持者。錢德勒自認屬較為保守的南方民主黨人,對羅斯福及其新政保持警惕,力求能在1940年總統大選前取得黨派主控權。但是,羅斯福在肯塔基州有非常強烈的民意支持,導致錢德勒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向他要向總統個人表示支持,同時卻又要反對總統認可的參議院領袖以及新政立法舉措。4月,民意調查顯示巴克利以2比1的大幅比例領先錢德勒,5月3日,支持新政的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克勞德·佩珀(Claude Pepper)終於說服錢德勒放棄自己對新政的反對立場。[22]:310, 314-316
1938年5月下旬,錢德勒的競選經理公開聲稱,以公共事業振興署為典型的多家聯邦救援機構都在公然為巴克利的連任服務[22]:316。公共事業振興署駐肯塔基州的管理者否認了這一指控,資深記者湯馬士·倫斯福德·斯托克斯(Thomas Lunsford Stokes)開始對該機構在肯塔基州的活動展開調查,最終他在8篇有關巴克利和錢德勒競選的系列報道中提出了22項政治腐敗指控[22]:317。聯邦公共事業振興署署長哈里·霍普金斯聲稱,該機構進行內部調查得出的結論證實,斯托克斯的所有指控中有20項站不住腳,但這位記者還是因自己的調查榮獲1939年的普利策報道獎[22]:317。這次調查後,聯邦國會通過了《1939年哈奇法》,對將來選舉中公共事業振興署的參與設限[20]:369。
這場調查對巴克利產生的不利影響很小,因為錢德勒在競選期間也動用了自己的州長權力。丹·塔爾博特(Dan Talbott)是錢德勒的其中一位首席政治顧問,他鼓勵州內職工的管理人員向那些對錢德勒的初選形式「表現悲觀」的員工施以懲罰性措施。此外,州長還啟動了農村道路建設工程,聘請他的忠實支持者修築新路。支持錢德勒的州內工人還獲聘向州內老年居民送交養老金支票,有指控稱這些工人要求接受支票的老人保證會支持錢德勒,否則會把支票扣留,而塔爾博特對此也沒有否認。[22]:318-319
1938年7月8日,羅斯福總統到訪肯塔基州,為巴克利搖旗吶喊。身為州長,錢德勒前往卡溫頓迎接總統到來。他希望能因距離總統最近而對選舉有所助益,所以在敞篷車的後座上坐在了總統和巴克利之間,這輛車會把他們送到羅斯福首場演說的預定地點拉脫尼亞賽馬場。總統在肯塔基州期間既表示對巴克利的支持,又對州長保持友好,羅斯福離去後,錢德勒特別強調了總統對自己的正面評價,而負面評價則要麼輕描淡寫,要麼視而不見。[22]:321-323
競選後期,錢德勒感染了疾病,出現畏寒、胃痛並且發高燒的症狀[22]:324。起初他聲稱自己在一年前也出現過類似症狀,但之後改口稱自己是「腸道中毒」[22]:324。他的醫生宣佈,錢德勒、塔爾伯特和一位州警官都在一次廣播演說期間喝了提供給州長的「毒水」後病倒[22]:324。錢德勒聲稱,巴克利競選陣營中有人試圖向自己下毒,但無論是媒體還是選民都對這一指控缺乏信任[20]:370。巴克利還在競選過程中經常嘲諷此事,他會先接過他人端來的水,然後又打個寒顫將水遞迴去[20]:370。巴克利還向觀眾們指出,是比他年輕得多的錢德勒首先在艱苦競選的壓力下站不住陣腳[22]:325。
由於錢德勒的競選已經沒有羅拔·賓漢姆掌舵,《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選擇支持巴克利,1935年選舉中錢德勒至關重要的支持群體勞工組織也倒向了巴克利[20]:369。老約翰·布朗曾是州長的支持者,但他也在積極地為巴克利的選舉奔走[22]:328。最終,巴克利以29萬4391票(佔總票數的56%)戰勝得票22萬3149票(佔總票數的42.6%)的錢德勒[20]:370,剩下的1.4%則由其他多位候選人瓜分[22]:326。錢德勒比對手票數要少7萬零872票,這還創下了肯塔基州初選歷史上的新紀錄[22]:326。
1939年10月3日,洛根在任上去世[23],錢德勒於同月9日辭去州長職務,副州長基恩·約翰遜因此升任州長,並於次日任命錢德勒填補洛根的參議員空缺[1][2]。在隨後舉行的任期剩餘時間填補人選特別選舉中,錢德勒先是在民主黨初選中擊敗查理斯·法恩斯利(Charles R. Farnsley),然後又於1940年11月5日以56萬1151票輕取得票40萬1812票的共和黨對手華特·史密夫(Walter B. Smith)[17]:46。錢德勒始終沒有原諒羅斯福總統在1938年參議員初選中對巴克利的支持,但是他總體上還是支持總統,只是會反對部分新政舉措[5]:173。
查理斯的政治導師哈里·伯德是聯邦參議院中南方保守派議員的領袖,在他的影響下,錢德勒得以進入軍事委員會[5]:173。1943年,錢德勒和另外4位軍事委員前往世界各地,對美軍的軍事基地進行檢查[8][5]:173。他還對羅斯福總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歐洲戰場而非太平洋戰場為優先的決定表示強烈異議[2]。
擔任聯邦參議員後不久,錢德勒在反私刑的法案表決時投下了反對票,此舉讓黑人社區的許多居民深感失落。該法案會對有出現非法私刑活動的縣級地方政府及部分政府官員徵收罰款。對於這張反對票錢德勒表示:「我反對任何私刑,無論黑人還是白人,但我認為這份法案中對地方政府和官員的懲罰太過嚴厲。」法案通過了聯邦眾議院,但沒能通過參議院。之後,錢德勒又和其他來自南方州的參議員一起反對廢除人頭稅,該稅長期以來都是防止黑人投票的工具。[21]
1942年任期到期時,錢德勒在民主黨初選中面對的是早已變成對頭的昔日盟友老約翰·布朗[20]:373。由於之前對反私刑和廢除人頭稅的法案都投下了反對票,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駐路易維爾分部站到了錢德勒的對立面[21]。競選期間,布朗指控錢德勒濫用權力,例如在家中建游泳池之舉就有違二戰期間實施的聯邦配給規定[20]:373。參議員邀請杜魯門委員會對該遊戲池的建設過程進行調查,委員會的結論是這其中沒有違反聯邦配給規定的情況存在[4]:127。接下來錢德勒在初選中戰勝布朗,又在普選中輕取共和黨對手李察·科爾伯特(Richard J. Colbert)取得連任[17]:46。
錢德勒相信自己會在1944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獲得足夠支持,成為即將到來總統大選的副總統候選人。但由於肯塔基州與會代表、特別是厄爾·克萊門茨拒絕表示支持,錢德勒未能獲得提名。大會最後選擇了哈里·S·杜魯門作為羅斯福的競選搭檔,杜魯門在1945年羅斯福去世後繼任成為總統,對此錢德勒一直對克萊門茨記恨,無法原諒他讓自己與美國總統寶座失之交臂。[17]:46
大聯盟執行長
[編輯]1944年11月,首任大聯盟執行長凱納索·芒廷·蘭迪斯去世,錢德勒在戰爭部工作的朋友約翰·戈特利布(John O. Gottlieb)建議他繼任[6]。棒球業主擔心隊伍中的球員會在戰爭期間被征入伍,所以決定新任執行長必須擁有在哥倫比亞特區為棒球利益代言的能力和影響力[24]:31。擔任參議員時,錢德勒曾在戰爭期間支持棒球利益,這讓他得到了棒球業主的認可[24]:31。此外,執行長的年薪達5萬美元,相當於當時聯邦參議員的5倍,錢德勒於是同意考慮競爭這一職位[9]。
錢德勒的對手包括國家聯盟主席福特·弗里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拔·漢尼根(Robert E. Hannegan)、前郵政署長占士·法利(James Farley)、聯邦參議員約翰·布里克(John W. Bricker)、聯邦調查局局長約翰·埃德加·賀夫、前聯邦法官弗雷德·文森、俄亥俄州州長法蘭克·勞斯徹(Frank Lausche),以及戰爭部副部長羅拔·帕特森(Robert P. Patterson)[24]:31-32。辛辛那提紅人隊老闆華倫·賈爾斯(Warren Giles)和芝加哥小熊隊老闆菲臘·瑞格利(Philip K. Wrigley)對原本最有希望的弗里克表示強烈反對,紐約洋基隊老闆拉里·麥克菲爾(Larry MacPhail)則開始表態支持錢德勒[24]:31。1945年4月24日,眾球隊老闆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會面,投票表決選出新任執行長,但錢德勒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入圍名單上,候選人分別是弗里克、法利、漢尼根、文森、勞斯徹和帕特森[24]:32。所有候選人都沒有得到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經過麥克匪爾和紐約巨人隊老闆霍勒斯·斯托納姆(Horace Stoneham)的遊說,眾老闆進行了一輪非正式投票,看看有沒有擁有當選潛力的人選。[24]:32。錢德勒的名字在全部16輪投票中都位居前三[24]:32,深受鼓舞的業主們於是進行了正式投票[24]:32。經過兩輪投票,錢德勒獲得了所需的多數支持,並且在第三輪投票中得到一致通過[24]:32。
錢德勒希望能對布雷頓森林協議和聯合國憲章的表決投票,所以當選大聯盟執行長後還在參議員席位上工作了幾個月[25]:365。雖然有媒體報道稱他在辭職前就拿到了自己擔任參議員的薪水,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25]:365。不過,他未能及時履行執行長工作職責之舉還是讓許多球隊老闆感到不滿,由於未能在1945年世界大賽第三場比賽前及時趕到,他無法就天氣狀況是否足夠良好作出判斷來宣佈比賽開始[25]:365。多個球隊老闆認為錢德勒是在出席一場政治會面,但實際上他是因為代表大聯盟參加底特律競技俱樂部的午餐會而導致延誤[25]:366。
錢德勒的當選很不受東部媒體的待見,大部分棒球隊又都是駐紮在這些地區[26]:107。他說話時那種南方人的拖腔,以及受到一點鼓勵就會當眾演唱《我的老肯塔基故鄉》(My Old Kentucky Home)的作風讓一些體育記者認為他有損這一職位的莊重形象[26]:107。還有些人不滿他平易近人的民間風格和政治作派,稱他是「正在整理羽毛的政客」、「肯塔基饒舌大王」和「(以)握手和親吻嬰兒(為)職業的藝術家」[26]:107。1946年,錢德勒把執行長的辦公室從芝加哥遷至辛辛那提,此舉導致他和新聞界的隔閡又深了一層[26]:107。
1946年初,墨西哥棒球聯盟業主豪爾赫·帕斯奎爾(Jorge Pasquel)和他的四兄弟從即將到來的墨西哥總統大選中抽走資金,來到美國以高額薪金和簽約獎金挖角美國棒球選手[26]:111。有些球員得到三倍於大聯盟薪水的許諾[26]:111。為了震懾正在考慮前往墨西哥的運動員,錢德勒規定,任何在墨西哥聯盟打球,並且截至1946年4月1日仍未回歸的球員,今後5年內都不得加入美國職棒大聯盟[26]:111。共計有18名球員最終選擇不顧這一禁令前去墨西哥,其中包括米奇·歐文(Mickey Owen)、麥克斯·拉尼爾(Max Lanier)和薩爾·馬利埃(Sal Maglie)[26]:111[27]:129。佛恩·史提芬斯起初同意到墨西哥聯盟打球,但還是在4月1日的最後期限前趕回[26]:112。泰德·威廉士、斯坦·穆休和菲爾·里祖托(Phil Rizzuto)最終都謝絕了利潤豐厚的合同和獎金[26]:111。
墨西哥聯盟事件後不久,前美國勞資關係委員會談判員羅拔·墨菲(Robert Murphy)試圖把匹茲堡海盜隊組織成公會來進行集體談判[26]:112。墨菲譴責球員合同中的保留條款,該條款讓球隊老闆可以在球員職業生涯中掌握不受限制的控制權;墨菲要求讓球員擁有更多權利,如合同和薪資仲裁的權利[26]:112。錢德勒同匹茲堡海盜隊的官員合作,避免球員罷工[26]:113。為此他組建了由替補球員組成的隊伍,這支應變隊伍中還包括當時已72歲高齡的何那斯·華格納[26]:113。
多名球員選擇墨西哥聯盟、加上匹茲堡海盜隊罷工的威脅促使眾球隊老闆組建諮詢委員會,由拉里·麥克菲爾擔任主席,旨在提出建議,平息球員的不滿[25]:371。1946年8月27日,委員會遞交草案,描述了所需改革的大致框架[26]:113。起初草案在行文中承認,棒球的經營屬壟斷性質,而種族偏見則是棒球界存在種族隔離的唯一原因[26]:113。但棒球隊的律師去掉了這一會引起爭議的說法,最終球隊老闆們接受了修改後的版本[26]:113。
打破棒球的膚色界線
[編輯]錢德勒就任執行長一職數天前,布魯克林道奇隊經理布蘭奇·瑞基(Branch Rickey)宣佈傑基·羅賓森將與蒙特利爾皇家隊簽約,成為首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聯屬球隊打球的非裔美國人球員[24]:35。次年,瑞基把羅賓森的合約從蒙特利爾皇家隊轉至布魯克林道奇隊,此舉打破了棒球界長期存在的膚色歧視障礙[6]。1948年2月,瑞基在威爾伯福斯大學演說,回憶稱一些棒球官員於1946年8月28日在芝加哥的布萊克斯通酒店舉行了一場秘密會議[24]:37,還稱福特·弗里克在會上散發了一份報告,其中稱:「雖然心存善意,但使用黑鬼球員會對棒球的所有物理特性造成危害」[24]:37。據瑞基所說,另外15名球隊老闆都支持這份報告,自己則是唯一持不同看法的人[24]:37,並且弗里克還在會議結束時細心收走了所有的報告副本,避免其中內容傳播出去[24]:37。棒球歷史學家比爾·馬歇爾(Bill Marshall)之後記載,瑞基所稱的文件和隨後的投票指的應該是諮詢委員會的初步建議改革草案[26]:113。根據馬歇爾的記載,瑞基在這次演說後不久就確認了這場會議和報告的存在,但收回了對是否接受羅賓森進入大聯盟進行投票時僅1支持,15票反對的說法[26]:118。
錢德勒據稱也出席了會議,但他一直到1972年接受採訪時才公開提及此事[24]:37。他在採訪中證實了瑞基說法的主要內容,只是會議的時間和地點不同,改到了1947年1月的華道夫-阿斯多里亞酒店[25]:376。他還回憶稱,瑞基於1947年末前來自己位於肯塔基州的家中對此事做進一步討論[24]:37。據錢德勒所說,瑞基表示在沒有得到錢德勒的全力支持前不會對羅賓森的合約轉移採取實際行動[24]:37。錢德勒在這次採訪後多次提及他與瑞基的面談,但除了他的說法外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實此事[24]:38。儘管如此,之後將成為大聯盟執行長的鮑伊·庫恩(Bowie Kuhn)和《華盛頓郵報》體育記者鮑勃·艾迪(Bob Addie)都堅持認為,如果當年沒有錢德勒插手干預,羅賓森是沒有機會到大聯盟打球的[24]:38。
1947年賽季里錢德勒的作為可以從側面證實他的確支持羅賓遜加入大聯盟並且實現種族融合。首先,作為執行長,他有權宣佈羅賓森的合約無效,但他選擇了批准[24]:37。其次,費城費城人隊及其經理本·查普曼(Ben Chapman)曾對羅賓森做出一些基於種族的嘲笑,為此錢德勒親自警告球隊和查普曼,如果將來再發生基於種族的無禮行徑,他們將會受到紀律處分[24]:40。這年晚些時候,聖路易紅雀隊球員因對種族融合不滿威脅要罷賽,福特·弗里克決定對罷賽球員實行無限制禁賽,錢德勒對此表示堅決支持[24]:40-41。
錢德勒任內的其他事項
[編輯]1946年季後賽期間,開始有傳言稱洋基隊老闆麥克菲爾正遊說布魯克林道奇隊經理利奧·杜洛奇(Leo Durocher)跳槽到自己的球隊。此舉激怒了道奇隊老闆瑞基,他於是鼓動錢德勒對杜洛奇與合伙人、荷里活男演員喬治·拉夫特(George Raft)的賭博惡習展開調查來還以顏色。休賽期間,錢德勒與杜洛奇會面並勸說對方放棄賭博[27]:126。瑞基指控錢德勒維持雙重標準,因為洋基隊和道奇隊在哈瓦那舉行季前表演賽時,他看到麥克菲爾與洋基隊的兩個賭徒一起,但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27]:126。麥克菲爾接下來請道奇隊的兩位助理教練——查克·德里森(Chuck Dressen)和約翰·科瑞登(John Corriden)——擔任洋基隊經理巴基·夏里斯(Bucky Harris)的助手,但這時兩人都還受僱於道奇隊[6]。錢德勒於是將德里森停職30天,並對麥克菲爾和洋基隊處以2000美元罰款[6]。
整個休賽期里,洋基隊和道奇隊的讎隙繼續在紐約的多家報紙上發酵[27]:126。雙方作出的指控平分秋色,還有人指責杜洛奇玩弄女性,據稱他與有夫之婦、女演員拉雷恩·黛(Laraine Day)有染,最終導致後者離婚[27]:126[25]:377。之後杜洛奇與黛結婚,當地一位天主教神父宣佈,觀看道奇隊的比賽是一種可以寬恕的罪[27]:127。部分受到這一宣佈的影響,錢德勒於開幕日數天前以「有損棒球的行為」為名予以杜洛奇停職一年的處罰[6]。
1947年,錢德勒把世界大賽的轉播權以47.5萬美元價格賣給了廣播電台,然後用這筆錢建立棒球球員的退休基金[6]。1949年,他與吉列公司和相互廣播公司經談判達成7年的大賽轉播協議[6],所獲437萬美元收益都直接注入了退休基金[6]。1950年,這兩家公司又與錢德勒談判達成了為期6年的大賽電視轉播協議[6],錢德勒也再次將所得注入退休基金[6]。
1949年,之前於1946年離開紐約巨人隊前去墨西哥聯盟打球的丹尼·加德拉(Danny Gardella)提起訴訟控告美國職棒大聯盟,聲稱錢德勒對前去墨西哥聯盟打球隊員的禁令讓自己無法謀生[25]:381,要求賠償10萬美元,還稱棒球是聯邦反托拉斯法的目標,這一賠償金額本應再高兩倍[25]:381。同樣在墨西哥聯盟打球的麥克斯·拉尼爾和弗雷德·馬田(Fred Martin)也提起了類似訴訟[25]:381。1949年6月2日,聯邦法院拒絕了3位球員在候審期間取消禁令,讓他們可以繼續打球的要求,但也敦促對棒球業界的反壟斷問題儘快作出裁決[25]:381。為了緩解職棒大聯盟的法律壓力,錢德勒將針對前去墨西哥聯盟球員禁令的中止時間提前了近兩年[25]:381。拉尼爾和馬田於是放棄了訴訟,只有加德拉繼續堅持[25]:381。1949年9月,加德拉的律師在法庭上公開就棒球的反壟斷豁免向錢德勒進行了長達一天半的質問,包括錢德勒在內的多名棒球業界高管同意以6萬美元的代價同加德爾達成庭外和解[25]:382。
錢德勒的大聯盟執行長合約要到1952年4月才到期,但他在1949年12月時就向眾球隊老闆要求將合同期限延長[24]:42。球隊老闆經投票拒絕了這一請求,但同意在來年12月再次進行考慮[24]:43。1950年的投票結果是9票支持,7票反對,距所需的四分之三多數還差3票[24]:43。1951年3月12日,錢德勒在眾球隊老闆的會議上再次請求延長合約,但投票結果和上次一樣,仍然是9比7[24]:43,這讓他深感失望,選擇在同年7月15日辭職[6]。
1951年8月,錢德勒在接受《體育新聞》(The Sporting News)雜誌採訪時表示,他曾將紐約洋基隊和芝加哥白襪隊就外野手迪克·域菲路(Dick Wakefield)達成的交易作廢,這一決定是導致合約未能得到續簽的重要原因[24]:45。洋基隊將域菲路賣給白襪隊換取現金,但域菲路在出現薪酬糾紛後拒絕前往白襪隊,兩支球隊於是在應該由哪一方支付域菲路報酬這一問題上出現分歧[24]:44。錢德勒裁定這起交易無效,這樣洋基隊就有責任支付報酬,球隊老闆德爾·韋伯(Del Webb)對此深感憤怒[24]:44。到了20世紀70年代,錢德勒開始把自己促使棒球界實現種族融合之舉也作為自己的合約未獲續簽的原因[24]:43。不過歷史學家約翰·保羅·希爾(John Paul Hill)認為這不大可能,因為錢德勒兩位最強大的盟友——康尼·馬克(Connie Mack)和老華特·布里格斯(Walter Briggs, Sr.)——都強烈反對種族融合,同時,聖路易紅雀隊是美國職棒聯盟中第二支實現種族融合的球隊,但該隊的第二任老闆威廉·德威特(William DeWitt)同樣投下了反對票[24]:43。希爾指出,圍繞迪克·域菲路引發的爭議、以及錢德勒對德爾·韋柏和紅雀隊老闆弗雷德·賽(Fred Saigh)涉足賭博利益集團傳聞的調查,才更有可能他的合同未能延長的真正原因[24]:44。
大聯盟執行長任期結束後,錢德勒回到肯塔基州繼續從事法律工作[1],還從事農業生產並出版《活福德太陽報》(The Woodford Sun)[1][8]。肯塔基新聞協會和肯塔基廣播協會都將他評為年度人物[8]。他繼續涉足體育事業,於1952到1955年間主持了國際棒球大會[8]。
第二個州長任期
[編輯]擔任大聯盟執行長期間,錢德勒一直保持着同政治的聯繫。1948年,他成為肯塔基州州權民主黨運動領袖[20]:387。該黨派總統候選人斯特羅姆·瑟蒙德到訪肯塔基州時,錢德勒在自己家中款待,但沒有對其競選公開表示支持[21][20]:387。到了1951年中期他回到州內長期居住時,要對州長選舉產生影響已為時太晚[20]:403。之後的4年裏,他不斷地積蓄政治能量,準備重返州長寶座[20]:403。
1955年州長選舉
[編輯]1955年,錢德勒以「就像你爸,投給哈皮」(Be like your Pappy and vote for Happy,「Happy」在英語中有「快樂」之意)再次出山競選肯塔基州州長,這時距他首次當選州長已經過了整整20個年頭[5]:174。他在民主黨內的對手主要以聯邦參議院兼前州長厄爾·克萊門茨和在任州長羅倫士·韋瑟比為首,但他們難以找到能夠與錢德勒一較短長的候選人[20]:403。在任副州長艾默生·「道克」·比徹姆(Emerson "Doc" Beauchamp)是最有可能的人選,但比徹姆在競選方面能力有限,並且他和洛根縣之間的聯繫也很不利,該縣政治受到一些政治老闆操縱,這些政治老闆中又有些存在腐敗的壞名聲[20]:403。克萊門茨於是欽點了當時相對錢德勒而言還默默無聞的肯塔基州上訴法院法官伯特·T·康布斯[20]:403。錢德勒給不起眼的康布斯起了個叫「小法官」(The Little Judge)的綽號,對於這位幾乎還沒有任何記錄可以尋找突破口的對手,錢德勒將之描繪成克萊門茨和韋瑟比的馬前卒,並對兩位前州長冠以綽號「克萊門汀」(Clementine)和「韋瑟比汀」(Wetherbine)加以嘲笑[20]:403。
缺乏經驗的康布斯的競選表現乏善可陳。他在初選競選期間的第一次演講枯燥無味,沒精打采,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從準備好的稿子上逐字逐句念下來的緣故[20]:403。演講中稱,肯塔基州可能需要通過增收消費稅來平衡預算[20]:403。這次演講後,《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駐法蘭克福分部主管休·莫里斯(Hugh Morris)表示:「康布斯的競選在開始的當天晚上就結束了」[17]:64[20]:403。道克·比徹姆之後向克萊門茨抱怨道:「你還說(我)不會演講」[20]:403。錢德勒更以康布斯的提議為突破口展開進攻,指控康布斯會增高稅率,承諾像自己這樣有經驗的州長會像第一個任期那樣降低稅收[17]:65。
錢德勒的競選戰略就是先向韋瑟比政府發起進攻,並且在克萊門茨、韋瑟比和康布斯派系做出回應前就發起新一輪進攻[20]:403。他指控克萊門茨擔任州長期間曾花費2萬美元為辦公室添置一張新地毯,還給州議會大廈裝上空調[20]:403,雖然之後有收據顯示肯塔基州議會大廈的整個一樓也只花費了2700美元,但錢德勒並未因此停止,稱「又沒傷害任何人,人民喜歡聽到這些」[17]:61。他還指責韋瑟比政府批准購買非洲桃花心木裝修州長辦公室之舉「顯然是向着非洲」,並且承諾自己如果能當選,一定會使用「誠實可靠的肯塔基州木材」 [17]:61。他譴責用於連接伊利沙伯和路易維爾的收費公路,以及作為州展覽會場的自由大廳都是勞民傷財且不必要的建設項目[20]:403。
錢德勒以18000票的優勢戰勝康布斯贏得民主黨初選[20]:403,接下來又在普選中以45萬1647票擊敗得票32萬2671的共和黨對手艾德溫·丹尼(Edwin R. Denney),再次刷新肯塔基州歷史上州長選舉得票數的差距紀錄[5]:174。
任內舉措
[編輯]錢德勒上任後不久,州財政收入面對克萊門茨和威瑟比啟動的的社會發展計劃就已入不敷出,更何況還有他自己提出的新項目[17]:67。他取消了威瑟比任內啟動的青少年局,這個部門很受歡迎,旨在統一州內兒童福利項目,但省下的錢仍然不足以平衡預算[17]:66。為了實現自己的競選承諾,錢德勒沒有實施1956年常規立法會議期間通過的預算案,而是召集特別立法會議探討自己提出的預算案[17]:68。根據這一提議,肯塔基州未來兩年的支出會比官方預算超支4600萬美元[17]:68,州長說服州議會通過這一預算,並承諾會在之後的特別立法會議上提出稅收計劃增加財政收入[17]:68。這一稅收方案覆蓋了全州的15萬納稅人,在所得稅上增加了附加稅,削減稅收抵免,還對威士忌新增收5%的生產稅,新增針對契據和壽險保費的稅項[17]:68;州卡車燃油稅每加侖燃油增收2美分,企業稅也提高了0.5個百分點[17]:68。此外,預算案還將部分無形資產的稅收評估和收取權從地方政府集中到州政府[17]:68。方案中還要求發行100萬美元的債券,以便為州內高校提供充足預算,並改善高速公路系統[2]。
雖然民主黨在州議會兩院都佔有多數,但卻是派系林立,導致錢德勒難以為提案獲取足夠支持[20]:405。一些議員屬克萊門茨和康布斯派系,不願意同頭號政敵錢德勒合作[17]:70。同時還有包括約翰·布雷肯里奇(John B. Breckinridge)在內的一些自由派議員出於政治哲學上的分歧無法同州長達成一致[17]:70。1958年立法會議接近尾聲時,這些議員要求通過特別立法會議來討論學校和福利計劃所需要的資金,但由於自由派仍然無法同意只通過那些州長提交的措施,錢德勒拒絕召集特別立法會議[17]:70。派系之爭迫使錢德勒在第二次擔任州長期間同共和黨議員合作,他包括稅收計劃在內的大部分提議都是靠着這樣的方式才得以通過[20]:405。這也經常意味着州長要投桃報李,承諾修築共和黨選區的道路[17]:70。
錢德勒曾在競選時承諾資助肯塔基大學建立一所醫學院,但這時路易斯維爾大學已經有了醫學,並且民意調查結果表明肯塔基州大部分醫師都反對這一計劃[17]:66。儘管如此,錢德勒還是信守自己的承諾,撥款500萬美元建立阿爾伯特·B·錢德勒醫院中心,之後更名錢德勒醫療中心[2][16]。錢德勒表示,建立這所醫學院是自己作為州長最自豪的成就[2]。
正如擔任棒球執行長時一樣,錢德勒的第二個州長任期同樣面臨時種族融合的難題。當選後,他在第一時間發佈行政命令,確保州內的黑人和白人都能夠平等地利用州立公園系統資源[21]。他公開對聯邦最高法院1954年在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中的裁決表示認可,承諾將其作為國家法律執行[20]:388。肯塔基州上訴法院次年宣佈肯塔基州對抗種族融合的《日間法》無效[20]:388。州內一些地區對這一變革加以抵制。1956年猶尼昂縣就出現了一個有名的案例,斯特吉斯(Sturgis)有9名黑人學子打算進入之前只有白人的斯特吉斯高中,結果有500名反對人士加以阻攔[21]。1956年9月4日,錢德勒召集超過900名國民警衛隊員和多輛M47巴頓坦克前去驅散人群[21][20]:388。雙方對峙了18天之後抗議人士才和平散去[21]。此後不久,州長對克萊出現的抗議也採用了類似手段,事情最終也和平解決[21]。對於自己的做法,錢德勒表示:「我們對必須要用這樣的手段才能保護公民的平等權利感到遺憾,但我們別無選擇」[21]。
錢德勒仍然對自己成為美國總統充滿希望,出席1956年民主黨全國大會時,他還是期望着能夠得到黨派的總統候選人提名[20]:404。雖然自己的顧問也說,大會將提名阿德萊·史蒂文森,但錢德勒仍未放棄,只是最終只獲得了36.5票[10]。史蒂文森獲得提名後,錢德勒既難受又失望地回到肯塔基州[20]:403。由於聯邦參議員阿爾本·巴克利去世,並且另一位參議員克萊門茨的任期也即將結束,因此肯塔基州還需要在1956年11月選舉兩名聯邦參議員[20]:403。克萊門茨希望獲得連任,肯塔基州民主黨委員會選擇了威瑟比作為巴克利席位的候選人[20]:403。錢德勒拒絕公開支持史蒂文森、克萊門茨和威瑟比,最終三個席位分別由共和黨人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約翰·謝爾曼·庫珀和特魯斯頓·巴拉德·莫頓(Thruston Ballard Morton)獲得[20]:403-404。
錢德勒在1959年州長選舉初選時支持自己的副州長哈里·李·沃特菲爾德[20]:406,民主黨反錢德勒派系再次推舉伯特·康布斯應戰[20]:407。吃一暫,長一智,這次康布斯主動出擊,譴責錢德勒涉嫌要求州政府僱員把薪金的2%捐出來幫助自己競選[20]:407。根據這一說法,錢德勒把這些錢存在古巴銀行,因此他人無法追查,但菲德爾·卡斯特羅通過古巴革命掌權後,錢德勒存在該國的錢也就相應打了水漂[20]:407。最終,康布斯以29萬2462票一雪前恥,沃特菲爾德則得到了25萬9461票[20]:407。共和黨人提名小約翰·M·羅賓遜(John M. Robsion, Jr.)迎戰康布斯,民主黨總統哈里·S·杜魯門來到帕迪尤卡為康布斯搖旗吶喊,但錢德勒這時卻拒絕前去表示歡迎,這實際上按照慣例已經是在任州長的責任[17]:96。更有甚者,錢德勒還在給杜魯門的信中對自己黨派的提名人選展開猛烈攻勢,稱康布斯是個騙子,還指稱副州長候選人韋爾遜·懷亞特(Wilson Wyatt)當年在總統手下任職時曾通過為尋找美國人爭取民主行動組織提供方便來傷害杜魯門[17]:97。
晚年生活和謝世
[編輯]1957年,錢德勒與另外9人得以成為首批入選肯塔基州體育名人堂的人物[8]。身為凡爾賽聖約翰教會成員,他又於1959年獲聖公會主教勳章[8]。同年,邦聯之女聯合會授予他兵役十字勳章[8]。錢德勒還曾擔任泰·柯布基金會和特蘭西瓦尼亞大學董事[1]。在1960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他再次尋求黨派總統候選人提名,稱當時的領跑人選約翰·甘迺迪是個「年輕的好小伙……(但)對於提名來說也太年輕了」[10]。錢德勒向大會提出讓自己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甘迺迪作為副總統,但大會選擇了甘迺迪作為總統候選人[10]。
1962年1月3日,錢德勒在法蘭克福設立了競選總部,宣佈自己有意第三次競選州長,這在肯塔基州是史無前例的,錢德勒採用的競選口號是「63年的ABC(錢德勒全名的縮寫)」[17]:183。他在初選中的對手是即將離任州長伯特·康布斯欽點的愛德華·T·布里賽特(Edward T. "Ned" Breathitt, Jr.)[20]:411。錢德勒繼續採用熟悉的的競選手法,指控康布斯政府在州議會大廈草坪上所建的花鐘純粹是浪費納稅人的錢財,還譴責消費稅在康布斯任內死灰復燃[20]:411。不過,他很難適應當時越來越重要的電視媒體,他的攻擊也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20]:411。
布里賽特指責錢德勒擔任參議員時曾支持美國正式宣佈加入二戰,但很快就辭去了後備軍上尉的職位,這樣的議論激怒了錢德勒[17]:213。根據他的說法,自己在投下支持票後則要求戰爭部長亨利·路易斯·史汀生讓自己參與實戰[17]:213,是史汀生拒絕了這一請求,稱與軍隊上尉相比,他更需要參議員,這以後錢德勒才辭去了自己的軍事職務[17]:213。但是,與1955年選舉時錢德勒沒有因為有收據說明自己的指控站不住腳而停止攻擊一樣,布里賽特依然在不斷重複這一指控[17]:213。
錢德勒在初選中以超過6萬票的差距不敵布里賽特,只有競選搭檔沃特菲爾德贏得了副州長提名[17]:215。新聞工作者約翰·艾德·皮雅斯指出,這場失敗標誌着肯塔基州民主黨錢德勒派系的消亡,只是錢德勒本人仍然保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17]:180。
1965年,錢德勒入選肯塔基大學傑出校友堂,並成為大陸欖球聯盟執行長[8]。1966年,聯盟董事會對是否允許職業美式足球大聯盟球員參賽進行表決,董事會成員事先向錢德勒透風稱這一提議不會通過,但最終的投票結果卻截然相反,為此錢德勒辭去了執行長職位[28]。他擔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肯塔基州代表[1],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常年候選人,1967年和1971年他都參與了州長競選,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6]。1967年輸掉民主黨初選後,他選擇支持共和黨候選人路易·B·納恩[5]:175。納恩當選後任命錢德勒成為肯塔基大學校董會董事,他一共任職了三屆[29]。
1968年,錢德勒一度很有希望成為阿拉巴馬州前州長喬治·華萊士的競選搭檔,作為美國獨立黨候選人候選人參加這年的總統大選。但是華萊士最終選擇了空軍上將柯蒂斯·勒邁。兩人最終輸給了李察·尼克遜和斯皮羅·阿格紐。錢德勒表示,他與華萊士無法在種族問題立場上達成共識。[10]
1971年,錢德勒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再度參加州長選舉,但是他只得到了3萬9493票,民主黨候選人溫德爾·H·福特以47萬零720票贏得了這場選舉,共和黨候選人湯·艾布頓(Tom Emberton)雖然不及,但也有41萬2653票[20]:415。繼任福特州長職位的朱利安·卡羅爾(Julian Carroll)再度任命錢德勒擔任肯塔基大學校董會董事[29]。
美國職棒大聯盟退役老將委員會於1982年選擇錢德勒進入棒球名人堂[30]。1987年,電影導演羅比·漢森(Robby Henson)製作了時長30分鐘,以錢德勒為輪廓的紀錄片《A·B·「哈皮」·錢德勒的生平和時代》(Roads Home: The Life and Times of A.B. 'Happy' Chandler)[31]。
錢德勒在1987年肯塔基州州長選舉民主黨初選中支持黑馬候選人華萊士·威爾金森,這在後者最終當選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2]。威爾金斯則在當選後恢復了錢德勒在肯塔基大學董事會的投票權[2],因為前州長小約翰·Y·布朗(John Y. Brown, Jr.)只是授予錢德勒這一董事會的「榮譽」董事席位,並沒有投票權[33]。1988年4月5日,肯塔基大學董事會就是否出售該校在南非的投資開會討論,錢德勒在會上說出了「你知道津巴布韋現在都是黑鬼,一個白人都沒有吧」這樣的話[33][34]。這句話立即激起強烈反響,大學教務會和學會會都要求錢德勒辭職,約50名學生遊行至校長大衛·羅塞爾(David Roselle)的辦公室,要求錢德勒要麼道歉,要麼辭職[34]。面對自己引來的爭議,錢德勒於次日表示:我是在西肯塔基的一個小鎮長大。那兒有400名白人和400名黑人,我們就叫他們黑鬼,他們不介意。我現在至少可以做的,是暫時收回這句話,當然,我也希望自己沒說過這句話」[34]。許多人對這樣的道歉並不滿意,有約200名示威者在州議會大廈前遊行,要求州長威爾金斯將錢德勒撤職[33]。威爾金斯沒有接受這一要求,呼籲大家原諒錢德勒[33]。
1989年,錢德勒出版了自傳《英雄、普通人和臭鼬》(Heroes, Plain Folks, and Skunks)[2]。他在接受肯塔基大學學生報紙《肯塔基內核》(The Kentucky Kernel)採訪時又一次被問起前一年的爭議性言論,他在自傳中也討論了此事[32]。根據報道,錢德勒當時的答覆是:「我說大部分津巴布韋人都是黑鬼,他們也的確是黑鬼」[32]。這又引發了新一輪抗議和要求他辭職的呼聲[32]。面對這場爭議,錢德勒的私人助手表示:「他再次用到這些時是為了說明,自己用這些詞時並沒有種族污辱的意味」,所以《肯塔基內核》的報道存在「徹底失真」[32]。
1991年6月15日,阿爾伯特·班哲文·「哈皮」·錢德勒在凡爾賽辭世,身後遺骨下葬在凡爾賽附近的毗斯迦長老教會教堂墓地[1]。這時距他的93歲生日還差一個月,錢德勒也由此創下了最後兩個紀錄:棒球名人堂最長壽的成員,以及最長壽的肯塔基州州長[10]。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handler, Albert Benjamin (Happy).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0).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Harrison, Lowell H. Chandler, Albert Benjamin. John E. Kleber (編). The Kentucky Encyclopedia. Associate editors: Thomas D. Clark, Lowell H. Harrison, and James C. Klotter.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2: 179 [2014-10-14]. ISBN 0-8131-17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5).
- ^ 3.0 3.1 3.2 3.3 Boyett, Frank. Yesterday's News: Happy reunion. The Gleaner. 2008-11-09.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Flaherty, Vincent X. J. G. Taylor Spink , 編. The Life Story of Albert B. "Happy" Chandler. Baseball Guide and Record Book (St. Louis, Missouri: Charles C. Spink and Son). 1946.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Roland, Charles P. Albert Benjamin Chandler. Lowell H. Harrison (編). Kentucky's Governors.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4 [2014-10-14]. ISBN 0-8131-232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0).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Albert Benjamin "Happy" Chandler.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7).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Shannon, J. B. "Happy" Chandler: A Kentucky Epic. J. T. Salter (編). The American Politician. 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38.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Albert Benjamin Chandler. Hall of Distinguished Alumni. University of Kentucky Alumni Association.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 ^ 9.0 9.1 9.2 9.3 Deford, Frank. Happy Days. Sports Illustrated. 1987-07-20: 57 [2011-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Mead, Andy; Jim Warren. Kentucky's 'Happy' Chandler Dies.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91-06-16: A1.
- ^ Jim Naughton. Centre College Remembers Day When It Was King of the Gridiron. [200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ESPN ranks 1921 Centre-Harvard game among college football's greatest upsets. 2006-06-29 [201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C6-H0 plays a prominent part in nation's sports lexicon. 2005-11-03 [201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Hult, Joan S.; Trekell, Marianna. A Century of women's basketball : From Frailty to Final Four.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rls and Women in Sport. 1991: 174. ISBN 978-0-88314-490-9.
- ^ Edwards, Don. 'Happy's' Daughter has Found her Niche.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6-09-28: B1.
- ^ 16.0 16.1 16.2 16.3 Kentucky Governor Albert Benjamin Chandler.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2014-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1).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17.27 17.28 17.29 17.30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6 17.37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Pearce, John Ed. Divide and Dissent: Kentucky Politics 1930–1963.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7. ISBN 0-8131-1613-9.
-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Klotter, James C. Kentucky: Portraits in Paradox, 1900–1950.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2014-10-15]. ISBN 0-916968-2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0).
- ^ Gipson, Vernon. Ruby Laffoon, Governor of Kentucky, 1931–1935. Earlington, Kentucky: Vernon Gipson. 1978: 38–39.
-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Harrison, Lowell H.; James C. Klotter. A New History of Kentucky.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7 [2014-10-15]. ISBN 0-8131-2008-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0).
-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Miller, John Winn. Chandler Civil Rights Record Shows 'Paradox'.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8-04-14: A1.
-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Hixson, Walter L. The 1938 Kentucky Senate Election: Alben W. Barkley, "Happy" Chandler, and the New Deal. Register of the Kentucky Historical Society. Summer 1982, 80.
- ^ LOGAN, Marvel Mills, (1874 - 1939).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Washington, D.C.: U.S. Congress. 1941 [2014-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0).
-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24.16 24.17 24.18 24.19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 24.25 24.26 24.27 24.28 24.29 24.30 24.31 Hill, John Paul. Commissioner A. B. "Happy" Chandler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A Reassessment. NINE: A Journal of Baseball History and Culture. Fall 2010, 19 (1): 28–52. doi:10.1353/nin.2010.0007.
-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Marshall, Jr., William H. A. B. Chandler as Baseball Commissioner 1945–1951: An Overview. The Register of the Kentucky Historical Society. Autumn 1984, 83 (4).
-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26.18 Marshall, Jr., William H. Happy Chandler and Baseball's Pivotal Era. The Register of the Kentucky Historical Society. Spring 2001, 99 (1).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Moffi, Larry. The Conscience of the Game: Baseball's Commissioners From Landis to Selig. Lincoln,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6. ISBN 978-0-8032-8322-0.
- ^ Happy Adds Another 'Ex'. Toledo Blade. Associated Press. 1966-01-15: 16.
- ^ 29.0 29.1 Brammer, Jack. Governor Names Chandler to UK Board.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8-01-05: A1.
- ^ Chandler, Happy. Baseball Hall of Fame. [2014-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2).
- ^ Carter, Tom. Documentary an Endearing Portrait of Chandler.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7-05-24: F1.
- ^ 32.0 32.1 32.2 32.3 32.4 Lucke, Jaime. Chandler Remark Sparks New Controversy; UK Students Demand Removal of Trustee.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8-02-28: A1.
- ^ 33.0 33.1 33.2 33.3 Lucke, Jaime. With 2 Sentences, Chandler Sparked Protest and Debate.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9-01-29: B3.
- ^ 34.0 34.1 34.2 Lucke, Jaime; Virginia Anderson. Chandler Assailed for Racist Remark. Lexington Herald-Leader. 1988-04-07: A1.
擴展閱讀
[編輯]- Chandler, Happy; John Underwood. Gunned Down by the Heavies. Sports Illustrated. 1971-05-03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Chandler, Happy; Trimble, Vance H. Heroes, Plain Folks, and Skunks: The Life and Times of Happy Chandler. foreword by Bob Hope. Chicago, Illinois: Bonus Books, Inc. 1989.
- Chandler, Happy; John Underwood. How I Jumped from Clean Politics to Dirty Baseball. Sports Illustrated. 1971-04-26.
- Marshall, William. Baseball's Pivotal Era: 1945–1951.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9.
- Powell, Robert A. Kentucky Governors. Danville, Kentucky: Bluegrass Printing Company. 1976. OCLC 2690774.
官銜 | ||
---|---|---|
前任者: 小占士·布里賽特 |
肯塔基州副州長 1931 – 1935年 |
繼任者: 基恩·約翰遜 |
前任者: 魯比·拉馮 |
肯塔基州州長 1935 – 1939年 | |
前任者: M·M·洛根 |
美國肯塔基州(第二類)參議員 1939年10月10日 – 1945年11月1日 |
繼任者: 威廉·斯坦菲爾 |
前任者: 羅倫士·韋瑟比 |
肯塔基州州長 1955 – 1959年 |
繼任者: 伯特·T·康布斯 |
政黨職務 | ||
---|---|---|
前任者: 魯比·拉馮 |
民主黨肯塔基州州長候選人提名 1935年 |
繼任者: 基恩·約翰遜 |
前任者: 羅倫士·韋瑟比 |
民主黨肯塔基州州長候選人提名 1955年 |
繼任者: 伯特·T·康布斯 |
榮銜 | ||
---|---|---|
前任: 阿爾夫·蘭登 |
美國上任時最年輕的州長 1987 – 1991年 |
繼任: 哈羅德·史塔生 |
前任: 約翰·丹納赫 |
最資深的在世聯邦參議員 (仍然在職或已經去職) 1990年9月22日–1991年6月15日 |
繼任: 約瑟夫·波爾 |
體育角色 | ||
---|---|---|
前任者: 凱納索·芒廷·蘭迪斯 |
大聯盟執行長 1945 – 1951 |
繼任者: 福特·弗里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