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鮑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鮑信(152年—192年),東漢泰山郡平陽縣(今山東省新泰)人,漢司隷校尉鮑宣八世孫[1]。初為騎都尉,官至破虜將軍濟北相。有二個兒子鮑邵鮑勛[2]

生平

[編輯]

漢靈帝時任騎都尉,大將軍何進派了鮑信回郡募兵,但鮑信歸來途中何進就遇害,返至洛陽時董卓亦已進京。鮑信認為董卓是個禍患,力勸袁紹先發制人,但袁紹未採取行動,遂返回故鄉,聚集了兩萬兵、七百騎和大批輜重。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郡發動董卓討伐戰,鮑信與弟鮑韜亦起兵響應,於是獲表行破虜將軍。獲推為盟主的袁紹是當時眾勢力中最強盛的,很多人都去他那處,但鮑信那時卻認為曹操才是那個將天下撥亂反正的英雄,故此與曹操交結,曹操亦親待他。後來鮑信和曹操軍在汴水之戰中敗予董卓軍,鮑韜戰死,鮑信也負傷。其時袁紹卻不積極討伐董卓,反而卻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鮑信遂勸戒曹操經營河南,靜觀其變。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也表鮑信為濟北相。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所勸貿然出戰,兵敗戰死,鮑信與州吏萬潛遂迎曹操為兗州牧。鮑信與曹操先到壽張東視察戰場時,遭到黃巾襲擊,當時後軍未趕上,鮑信雖然奮力抗擊但戰死,不過卻讓曹操得以突圍而退。接著曹操重整旗鼓,但遍尋不著鮑信屍體,於是曹操令人用木頭雕刻成鮑信人像,並親自祭奠,痛哭。接著就向青州黃巾發動進攻,屢敗黃巾,並追擊至濟北,逼令黃巾歸降。曹操遂於其年冬天收編了青州黃巾的精銳為「青州兵」。鮑信死時四十一歲,為人儉樸又厚賞將士,故此死後家無餘財。曹操後在建安十七年(212年)追記鮑信功績,賜封其子鮑邵為新都亭侯,並辟命另一兒子鮑勳丞相府掾屬。部將于禁後來也成為曹操的大將。

評價

[編輯]
  • 政治家太原王沈:「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雖遭亂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儉,而厚養將士,居無餘財,士以此歸之。」[3]
  • 中國近代歷史學家蔡東藩:「良謀不用便還鄉,智士見機倖免殃;若使後來常匿采,沙場未必致身亡。」

家庭

[編輯]

[編輯]
  • 鮑丹,官至少府侍中。

[編輯]

子孫

[編輯]
  • 鮑邵,鮑信之子,封新都亭侯。鮑邵有父風,曹操讚賞他,加拜騎都尉,使持節。
    • 鮑融,嗣父爵
  • 鮑勳,鮑信之子。
鮑丹
鮑信鮑韜
鮑邵鮑勳
鮑融

藝術形象

[編輯]

小說

[編輯]

在嘉靖本《三國演義》字允誠[5] ,在諸侯討伐董卓時,鮑信想在孫堅之前先奪得戰功,派弟弟鮑忠率步騎三千,逕抄小路來到汜水關挑戰,卻被華雄所殺,之後同正史隨曹操討伐黃巾時戰死。

影視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12》,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三國志·魏志十二·鮑勳傳》:「鮑勛字叔業,泰山平陽人也,漢司隷校尉鮑宣九世孫。」
  2. ^ 三國志·魏志十二·鮑勳傳》:「勛父信,靈帝時為騎都尉,大將軍何進遣東募兵。」
  3. ^ 以上皆出自《三國志·鮑勳傳》注引《魏書
  4. ^ 王沈《魏書》:是歲,太祖始起兵於己吾,(鮑)信與弟韜以兵應太祖。
  5. ^ 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九回:「第九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濟北相鮑信字允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