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10:38:09 卵巢.子宮
女教師經期亂確診子宮內膜癌 醫師提醒避危險因子
一名50多歲女教師因經期不規則,就醫檢查確診「子宮內膜癌」,考量學期尚未結束,無法長時間請假,因此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並清除雙側骨盆腔淋巴結,順利完成並未見併發症,患者於第二天就出院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5-02-13 10:38:09 卵巢.子宮
一名50多歲女教師因經期不規則,就醫檢查確診「子宮內膜癌」,考量學期尚未結束,無法長時間請假,因此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並清除雙側骨盆腔淋巴結,順利完成並未見併發症,患者於第二天就出院
2025-02-09 14:46:59 癌友故事
對於癌症的復發,在醫師為我安排了32次的放射療程後,我們很快決定好,要用嘉年華式的吃喝玩樂來度過這段日子。醫院報到日一大早,先把已經打包好兩個月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塞進車子裡,鎖好家門,隨即出發,開始執行
2025-02-08 18:24:52 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是台灣最常見的淋巴癌類型,約一半的淋巴癌病人都屬於此分型。它不僅高惡性度、具侵襲性,病程發展快速,可能在短短數週就要人命。然而,經標靶加上化療治療,整體存活率超過五成,早期病人甚至
2025-02-08 18:16:22 癌友故事
相信她,她做得到! 剛過中午,緩步走上二樓的麗明大口大口喘著氣,一時也說不出話,似乎還有些許噁心不適感。我們擔心的看著她,詢問著需要什麼樣的幫忙,一同前來的姊姊慧明輕輕揮手對我們說:「不用不用,給她
2025-02-03 00:45:00 大腸直腸癌
2種許多人常喝的飲料,可能對腸癌的風險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喝其中一種常見飲料,可將大腸癌風險降低 17%,而另一種飲料則可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發表在《自然通訊》
2025-02-02 14:41:45 攝護腺癌
許多人牙齒或下顎疼痛時,多半會以為是口腔問題,因此求助牙科,然而國外就有一起案例,是名76歲的男子出現牙齒鬆動和下巴疼痛的情況,看了牙醫拔掉鬆動的牙齒後,下巴腫脹狀況卻沒有消失,之後進一步斷層掃描,才發現竟是「晚期前列腺癌」。
2025-01-31 05:00:00 飲食與癌症
讀者Bow Cheng在2019-3-21寄來一個網路連結,詢問隔夜菜是否真的會致癌。那個網路連結所打開的文章是2018-5-16發表在《新假期周刊》,而它的第一段是: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報告指出,部份
2025-01-23 11:08:18 肺癌
台北市議員林珍羽昨公開,「從來不抽菸」的自己,在健康檢查時被確診肺腺癌一期。醫師指出,近20年開始出現一群不抽菸的肺癌患...
2025-01-23 09:48:04 飲食與癌症
讀者Huang在2024-12-29在臉書詢問:教授您好:拜讀您的文章看到「但是,有一篇發表於2007年的研究,其調查的對象是巴拿馬的兩個族群,一個是住在Kuna島上,有可可飲食習慣,另一個是住在內陸
2025-01-21 12:00:01 大腸直腸癌
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大腸癌發生率位居第二位,且有年輕化趨勢。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表示,台灣罹患大腸癌近9成是50歲以上的族群,但50歲以下年輕族群罹患率每年上升3%,必須正視。
2025-01-17 15:09:59 飲食與癌症
眾所皆知喝茶的好處多多,許多人也有喝茶的習慣,只要將市售茶包加入熱水沖泡,就是一杯方便又療癒的飲品。然而近日有專家卻指出,茶袋中的「塑膠微粒」竟可能導致癌症、不孕等嚴重疾病。
2025-01-16 10:23:45 乳癌
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等早期乳癌用藥陸續獲得健保給付後,三陰性乳癌成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經侯明鋒等多名乳癌權威專家請命及病友團體懇請下,健保署擬接軌國際,將給付三陰性乳癌術前與
2025-01-16 10:22:21 乳癌
最新癌登資料顯示,每年新增乳癌病友超過一萬七千人,嚴重危及女性健康。健保署表示,近年來積極盤點健保給付與國外治療指引的落差,預計上半年給付「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藥物,粗估最多四千名癌友受惠。
2025-01-13 10:08:00 乳癌
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乳癌都會有硬塊的特徵,你該了解三者的不同。
2025-01-10 15:31:47 肺癌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晚期肺癌的治療已不可同日而語,病人透過基因檢測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治療藥物,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延長生命同時還可以保有生活品質。 基因檢測:量身打造更精準的抗癌方案 過去醫界對
2025-01-10 15:22:05 癌友故事
運動是我堅強的後盾 眼前這個陽光女孩高瑋溱,有著嬌小精悍的身形,優美的肌肉線條能感受到她對健身的熱愛與堅持;一頭短髮看來如此俐落與幹練,說話時臉上帶著一種果斷又堅毅的光采。她在2020年四月確診為卵
2025-01-10 10:04:29 飲食與癌症
網傳「成大張明熙博士研發介白素、創下技轉金紀錄,她說除了黑糖,其餘的糖會讓身體產生發炎,把糖放在癌細胞的培養皿中,癌細胞迅速增生」貼文。但專家表示,身體的所有細胞都需要葡萄糖,癌細胞糖份需求大、利用率高,但不能因此說成癌細胞愛吃糖,傳言說法錯誤。
2025-01-03 11:10:53 肝癌
肝臟是無聲的器官,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宜家說,當出現明顯症狀時,通常都已是晚期。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陳冠仰說,國...
2025-01-02 17:14:14 肝癌
知名政論漫畫家魚夫驚傳「肝癌」病逝,享壽65歲,從檢查出罹患肝癌到病況急轉直下,僅僅數周。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
2025-01-01 12:38:17 肝癌
政治漫畫家「魚夫」2天前因肝癌病逝享壽65歲,據悉,近期與魚夫接觸過的友人指出,明顯感受到他的氣色變差、膚色變暗,後續得知他經常進出醫院,不料病情急轉直下,後而傳出死訊。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李宜家
2025-01-01 10:01:17 肝癌
筆名「魚夫」的漫畫作家林奎佑,驚傳過世,享壽65歲。據報導,魚夫日前就醫時檢查出罹患肝癌,且病情相對嚴重,持續治療,但大約住院周,病況卻突然急轉直下,12月30日上午病逝。 「肝癌號稱沉
2024-12-28 20:46:09 癌友故事
正在播出的大愛劇《血.拾人生》於今日舉辦粉絲見面會,主要演員魏蔓、黃薇渟、張睿家分享拍攝癌友故事的心情,劇情改編自真人真事,兩位原型人物亞倪、虹汝也來到現場談抗癌以及家人陪伴的心路歷程,除了呼籲民眾驗
2024-12-25 09:53:00 抗癌新知
癌症連續42年居國人死因首位,國健署所公布的最新「111年癌症登記資料」,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前一年快...
2024-12-25 02:50:20 血癌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提出「二○三○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健康台灣願景,癌症精準醫療也是政府力推政策,但健保因總額限制,...
2024-12-25 02:50:19 血癌
「這些高齡病患,無法使用標靶藥,只好反覆化療,因年長、身體機能衰退、多重慢性病纏身,治療格外辛苦!」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幹細...
2024-12-23 09:19:03 其他癌症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胰臟癌併發肝轉移而死亡,他罹患的是長在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2024-12-23 01:57:10 抗癌新知
「這些病患多是藍領、一家之主,罹癌後常被迫提早退休、收入銳減!」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秘書長齊秀惠觀察到,不少膀胱癌...
2024-12-23 01:55:14 抗癌新知
癌症新藥推陳出新,不過弱勢病患多數無法自費負擔,為了改善上述困境,衛福部健保署推行癌症新藥暫行性支付、癌症新藥基金等政策...
2024-12-19 11:42:20 抗癌新知
衛福部公布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相較於前一年增加了8531人。肺癌連續2年居首位...
2024-12-13 15:59:32 皮膚癌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日前透露她肺腺癌復發,昨更透露,切片之後發現不是原來多數醫生判斷的肺腺癌,而是更惡的黑色素癌。醫師提醒,惡性黑色素瘤有3成來自良性痣,民眾應多注意出現在腳底、腳背及腳趾等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