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曹操與張繡的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宛城之戰
東漢末年戰事的一部分
日期大約197年2月 – 199年12月
地點
河南南陽的一些地方
結果 張繡投降
指揮官與領導者
曹操
曹洪
于禁
典韋 
曹昂 
曹安民 
張繡 投降
賈詡 投降
劉表
鄧濟(被俘)

宛城之戰東漢末年曹操張繡之間的一場戰爭。結果是張繡投降曹操。

背景

[編輯]

建安元年(196年),軍閥曹操率軍進入舊都城洛陽廢墟,遇到了自從中平六年(189年)登基後就先後被董卓李傕郭汜挾持的漢朝傀儡皇帝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後,獻帝被李傕、郭汜挾持,興平二年(195年)末才勉強逃離長安。曹操尊奉皇帝,將他從洛陽迎到自己在許縣(今河南許昌)的根據地,許縣成為新的都城。[1]

同時,尤其是在獻帝出逃後,李傕、郭汜在長安和關中地區的權力集團開始減弱和破裂。李傕、郭汜的前盟友張濟率所部出關中進入軍閥劉表管下的荊州。在試圖在荊州建立據點時,張濟攻打穰縣,中流矢而死。劉表沒有報復張濟所部,與張濟的從子和繼承人建忠將軍張繡講和,接納張繡部眾,讓張繡屯駐在荊州北部的宛城[2][3]

宛城之戰

[編輯]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率軍攻張繡。到淯水,張繡沒有戰鬥就全軍投降。[4]曹操很高興,為張繡及其將帥設酒宴。席間,曹操敬酒,所部校尉典韋在他身後護衛,手持刃長一尺的大斧。曹操敬酒時,張繡及其將帥不敢仰視。[5]

曹操接受張繡投降後,在宛城停留十餘天。期間他被張濟遺孀吸引[6],納為妾室。張繡感到憤怒和羞辱,圖謀報復曹操。曹操得知張繡不悅,計劃殺之。[7]

先前,張繡謀士賈詡建議張繡向曹操請求駐軍在曹操營附近的高處。張繡從其計,向曹操請求:「我軍車少而重,可以讓軍隊披甲嗎?」曹操不疑,都同意了。[8]

當時張繡有一親近者胡車兒,勇冠軍中。曹操愛其驍健,親手給他一些金子。張繡已經知道曹操想殺自己,更懷疑曹操想行賄胡車兒這樣的左右刺殺自己,於是先發制人突襲曹操營。[9][10]

張繡進攻時,已將軍隊部署在曹操營附近,曹操完全猝不及防,其軍遭慘敗。曹操除了撤退外別無選擇,只有一小部分輕騎在身邊。典韋率十餘人留在營門掩護曹操撤退,全都被張繡軍所殺。[11]曹操逃跑時所騎的絕影馬被流矢射中,曹操因而被掀落,臉、腳受傷,自己右臂也中箭。[12]曹操長子曹昂把馬給曹操讓他逃跑。其後曹昂和曹操侄曹安民都被張繡軍所殺。[13][14]

舞陰之戰

[編輯]

隨着曹操及其餘部退到舞陰縣,張繡軍繼續沿途攻擊他們。曹操部下只有平虜校尉于禁率所部有序地撤向舞陰,雖然遭遇傷亡,所部也沒有離散。張繡攻勢稍緩,于禁整頓軍隊,鳴鼓回到舞陰縣。[15]

于禁還未到,得知曹操軍由原黃巾軍組成的精銳部隊青州兵於路趁亂劫掠。于禁率軍攻打青州兵,並懲罰犯罪的青州兵士兵。一些青州兵逃去曹操處反誣于禁。于禁到舞陰縣,沒有立即去見曹操自辯,而是先在曹操營周圍安下營寨,他知道曹操聰明不會信青州兵所說,他不急着自辯,且他認為加強戰備以防張繡再攻更重要。果然如于禁所料,曹操褒獎了他,錄其前後戰功,封他為益壽亭侯。[16]

曹操在舞陰縣重整餘部。張繡率騎兵到舞陰縣,被曹操擊破,退到穰縣會合劉表。曹操得知典韋死訊,落淚,取回典韋屍體,葬於襄邑縣。隨後回到許都。[17][18]

曹操敗於張繡後,袁紹變得越來越驕橫,寫信給曹操時,言辭狂傲又無禮。[19]身為曹昂養母的曹操正妻丁夫人常對曹操說:「你殺了我兒子,都不曾想念他!」經常大哭,不理會曹操,曹操不得已和她離婚。[20]

葉縣、湖陽、舞陰之戰

[編輯]

曹操離開舞陰縣後,南陽郡、章陵郡治下諸縣多叛歸張繡。曹操派從弟曹洪率軍攻打、收復之,被張繡、劉表軍所敗,只得退屯葉縣。張繡、劉表軍數次攻打葉縣的曹洪,不能克。[21]

十月,曹操攻張繡,親率軍到宛城。在淯水岸邊,他紀念先前對張繡作戰陣亡的將士,期間哭得感動了在場眾人。[22]

劉表派將領鄧濟率軍據湖陽縣。曹操率軍攻破湖陽,生擒鄧濟。繼而又攻克舞陰縣。[23]

穰城之戰

[編輯]

建安三年(198年)正月,曹操回到許都。三月,尚書荀攸勸曹操:「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我軍不易取勝。那時就會形成進退維谷之勢。」曹操不聽,又率于禁、陷陳都尉樂進等圍攻張繡於穰城。五月,劉表果然派援軍助張繡,斷絕曹操軍後路。[24]

當時,曹操得知敵對軍閥袁紹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趁曹操不在許都,襲擊都城,迎獻帝到自己的根據地鄴城。曹操趕緊解穰縣之圍,準備回許都。[25]但張繡來截擊,他撤軍受阻,就命軍隊連營撤退,防備敵軍進攻。曹操寫信給留守許都的謀士荀彧:「就是賊來追我,日行數里,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等我到了安眾,一定擊破張繡。」當曹操到安眾縣,張繡、劉表軍佔據前後要地,曹操軍前後受敵。曹操命軍隊趁夜秘密挖地道運回輜重,自己設下伏兵。[26]

天亮後,張繡得知曹操軍營空了,以為曹操已經逃跑,於是想率軍追殺。但賈詡警告他不要追殺,且預言其若追殺必敗。張繡沒聽從而進軍。曹操從弟曹仁以議郎督騎,隨征旁縣,俘虜其男女三千餘人;曹操被追殺士卒喪氣之際,曹仁率將士奮戰,曹操壯之,於是擊退張繡騎兵進攻。屯汝南西界的振威中郎將李通率兵乘夜拜見曹操,曹操得以復戰,李通為先登,果然如賈詡所料,張繡被曹操伏擊後大敗而還。[27][28]曹操拜李通為裨將軍,封建功侯。張繡敗回後,賈詡又建議他再攻曹操,且預言這次必勝。張繡說:「我上次沒聽公的話,致有此敗。我已經敗了,怎能再追?」賈詡答:「兵勢有變,趕緊再攻,必勝。」張繡信了,收集散卒再追曹操,果然勝了。[29]

戰後,張繡問賈詡:「我張繡以精兵追殺曹操正在撤退的軍隊,公說必敗;我以敗軍攻打他得勝的軍隊,公卻說必勝。公的預言看起來與預期相反卻都應驗了,為什麼呢?」賈詡答:「這很容易理解。將軍雖然善於用兵卻不是曹公的對手。曹公撤軍時肯定親自斷後,即使您的軍隊精銳,曹操作為主將也比您優秀,他的軍隊也和您的一樣精銳。所以我知道必敗。曹公攻打將軍並無失策,也沒盡力就退了,必是因為國內有變。他已經打敗將軍,肯定輕軍速回,即使留下諸將斷後,曹操諸將雖然勇敢卻不是將軍的對手,所以即使用敗軍與之作戰我也知道必勝。」張繡服氣。[30]

七月,曹操回到許都。荀彧問曹操寫信之際如何得知必可敗張繡,曹操答:「敵軍想阻攔我軍撤退,迫使我軍在死地作戰,我因此知道必勝了。」[31]

都尉許褚從征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

張繡投降

[編輯]

建安四年(199年),[32]曹操、袁紹即將進行官渡之戰之際,袁紹派使者去見張繡,建議結盟對抗曹操。張繡想同意,但賈詡告訴袁紹使者:「回去謝絕袁本初:『你連弟弟(袁術)都容不下,怎麼容天下國士?』」[33]

張繡驚懼:「何至於此!」秘密問賈詡:「這樣我們應當如何?」賈詡答:「不如從曹公。」張繡說:「袁強曹弱,我又與曹操為仇,從曹會如何?」賈詡答:「這就是應該從曹的原因。曹公奉天子令天下,這是第一個原因。袁紹強盛,您人少,即使從袁,袁紹不會重視您。曹操軍隊較少,得到我軍必喜,這是第二個原因。有霸王之志者,肯定會放棄私怨,以在四海之內彰顯自己的明德,這是第三個原因。希望將軍不要再懷疑了。」張繡聽了,率軍歸順曹操。[34]

十一月,張繡率眾投降曹操。張繡到後,曹操握住他的手,為他設宴,封他為列侯,[35]拜揚武將軍,為兒子曹均娶張繡的女兒。[36]在官渡之戰中,張繡為曹軍力戰,升遷為破羌將軍[37]

民間藝術

[編輯]

川劇桂劇有《徵宛城》,粵劇有《曹操下宛城》,漢劇徽劇豫劇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戰宛城》。

三國演義

[編輯]

張濟遺孀《三國演義》作鄒氏,曹操每天都和鄒氏取樂,沒有想過要回許都。[38]

張繡與曹操作戰前,張繡因畏懼典韋勇猛,於是和胡車兒商議,胡車兒獻計並將典韋灌醉,偷走典韋的雙[38]

流行文化

[編輯]

光榮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中為可玩階段,為典韋故事模式的亮點。如玩家沒扮演典韋,典韋將在此階段最後亮相,在隨後的階段中不再出現。在《真·三國無雙6》中,曹操從城堡逃跑後與夏侯惇許褚攻打張繡,最終獲得賈詡。如張繡被曹操打敗,則不詳他是被曹操所殺或從戰鬥中撤離。

評論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 陳壽《三國志》
  • 羅貫中《三國演義》
  • 裴松之《三國志注》
  • 司馬光《資治通鑑》

參考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六十二
  2. ^ 《資治通鑑》卷六十二:張濟自關中引兵入荊州界,攻穰城,為流矢所中死。荊州官屬皆賀,劉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弔,不受賀也。」使人納其衆;衆聞之喜,皆歸心焉。濟族子建忠將軍繡代領其衆,屯宛。
  3. ^ 《三國志·武帝紀》: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繡領其衆。
  4. ^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衆降。
  5. ^ 《三國志·典韋傳》: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恱,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
  6. ^ 在14世紀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她被稱為「鄒氏」。見《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7. ^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恱,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
  8. ^ 《三國志·張繡傳》裴松之注引《吳書》:繡降,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
  9. ^ 《三國志·張繡傳》裴松之注引《傅子》: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
  10. ^ 《三國志·武帝紀》: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旣而悔之,復反。
  11. ^ 《三國志·典韋傳》:後十餘日,繡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並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12. ^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
  13. ^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世語》: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14. ^ 《三國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15. ^ 《三國志·于禁傳》:從至宛,降張繡。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
  16. ^ 《三國志·于禁傳》: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衆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禁旣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聦明,譖訴何緣!」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太祖恱,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
  17. ^ 《三國志·典韋傳》:太祖退住舞陰,聞韋死,為流涕,募閒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襄邑,……
  18. ^ 《三國志·武帝紀》:公乃引兵還舞陰,繡將騎來鈔,公擊破之。繡奔穰,與劉表合。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遂還許。
  19. ^ 後漢紀·卷二十九》:及繡敗操軍,紹益自驕,而與操書悖慢。
  20. ^ 《魏略》: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云:「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
  21. ^ 《三國志·武帝紀》:公之自舞陰還也,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繡,公遣曹洪擊之,不利,還屯葉,數為繡、表所侵。
  22. ^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臨淯水,祠亡將士,歔欷流涕,衆皆感慟。
  23. ^ 《三國志·武帝紀》:表將鄧濟據湖陽。攻拔之,生禽濟,湖陽降。攻舞陰,下之。
  24. ^ 《三國志·武帝紀》: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三月,公圍張繡於穰。夏五月,劉表遣兵救繡,以絕軍後。
  25. ^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袁紹叛卒詣公云:「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繡圍。
  26. ^ 《三國志·武帝紀》:公將引還,繡兵來,公軍不得進,連營稍前。公與荀彧書曰:「賊來追吾,雖日行數里,吾策之,到安衆,破繡必矣。」到安衆,繡與表兵合守險,公軍前後受敵。公乃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
  27. ^ 《三國志·武帝紀》: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來追。乃縱奇兵步騎夾攻,大破之。
  28. ^ 《三國志·賈詡傳》: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29. ^ 《三國志·賈詡傳》: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柰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30. ^ 《三國志·賈詡傳》: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旣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31. ^ 《三國志·武帝紀》:秋七月,公還許。荀彧問公:「前以策賊必破,何也?」公曰:「虜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戰,吾是以知勝矣。」
  32. ^ 《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33. ^ 《三國志·賈詡傳》: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
  34. ^ 《三國志·賈詡傳》: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彊曹弱,又與曹為讎,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彊盛,我以少衆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衆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衆歸太祖。
  35. ^ 《三國志·武帝紀》:冬十一月,張繡率衆降,封列侯。
  36. ^ 《三國志·張繡傳》: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
  37. ^ 《三國志·張繡傳》: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
  38. ^ 38.0 38.1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