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657字
編按:作者表示,如果你在很年輕時就得到一大筆錢,你可能已經準備好退休了—前提是你讓那筆錢增加,而不是拿來花掉。另外他也建議父母們,將資產贈與給子女時,可以考慮一種信託安排,慢慢地支付這筆錢,而不是在21 歲時一次性支付全部款項。這樣他們更可能有動力在學校認真念書,並在工作中表現出色。
作者: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
麥特.卓格頓是克拉夫特沃克資本(Craftwork Capital, LLC)的財務規畫師。他在華盛頓特區工作,特別喜歡幫助X和Y世代家庭。他還擔任巴布森學院金融素養專案的研討會講師。
我的財務之旅始於悲劇。母親在我6歲前3周就過世了,父親在我8歲生日的前一天去世了,我搬去和外婆住,我的祖輩只剩下她了。我可以寫一整本書來講述幼年時就失去雙親,在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如何影響我。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試圖剝開這一層層的影響,這種毀滅性的損失也影響了我對金錢的看法和感受。
在某種程度上,它引發了一種匱乏感,到現在我仍在處理這種匱乏感。儘管如此,在失去雙親後的一段時間,我還是敏銳地意識到,自己需要一點什麼才能生存下來。我想我比大多數人更能理解這種感覺。
認識金錢
比較愉快的是,我在一個希臘裔大家庭中長大,有很多舅舅、阿姨和表兄弟姐妹。我記得小學時必須寫自己的家族族譜,我的只有一根樹枝,但我在樹上放了很多表親,彌補了少掉的樹枝。而我的族譜樹成績得了A。
我的家人經常談論金錢。當我搬去和外婆住在一起時,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當地銀行為我開設一個存款帳戶,她存入50美元,並告訴我會收到一種叫做「利息」的東西;她還告訴我月底時要注意郵件,銀行會寄給我一個叫做「對帳單」的東西,可以知道我賺了多少利息。
我不記得確切的金額,但我想,我在第一季收到了大約45美分。現在回想起這一點,我發現50美元賺到45美分的年化報酬率是3.6%,現在的我會對這樣的存款帳戶年化報酬率感到興奮,但是8歲的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我們有足夠的錢,桌子上永遠有食物,但外婆從來沒有讓我認為我們只是過得去而已。她把我送到離家步行距離稍遠的一所私立學校,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富有」是什麼樣子。我同學的父母是醫師、律師、事業有成的商人,我會去他們家玩,並注意到他們家比我們家更大、更豪華。
外婆還教我使用支票簿平衡收支。我們有一個單獨的帳戶來支付我所有開支,我們每個月都會開三張支票:一張用於私立學校的學,一張用於醫療保險,一張給外婆用於我的「食宿」。我每個月都會收到社會保障的遺眷福利金,這是那個帳戶的主要收入來源。
我在11或12歲時發現,每個月從我的帳戶中流出的錢比流入的還多,我走到外婆面前,懇求她想辦法解決我們每月不足的錢。她是一個信仰非常虔誠的女人,她只是說:「別擔心,上帝會提供。」
至於上帝到底有沒有出手幫忙,這件事我可以和人辯論一整天。但事實上我們每月的短缺不是問題,因為直到我十幾歲才知道,原來我有另一個帳戶,這是一個由我姑姑所管理的帳戶,她是我父親遺囑的執行人,後來成為他遺產的受託人。必要時,她就會補充所需的資金,她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我很快就知道有一種東西叫「信託」,當我25歲時,那就會是我的。姑姑與外婆不一樣,她毫不對我隱瞞任何資訊,她打開帳本,告訴我當中發生的事情。是上帝在背後操縱一切嗎?還是我姑姑?反正我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信託的資金並不多,裡面持有一些券商帳戶,以及幾處投資價值不明的出租用物業。一打開帳本,姑姑就把寄來的所有投資帳戶報表收集起來,並將歸檔的工作交給我,我大約只有40%的時間成功完成了工作—畢竟當時我還只是個青少年。
在1990年代後期,我不禁注意到投資帳戶的餘額每一季都在迅速增加;同樣地,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但我認為情況可能比我以前想像的還要好。2000年8月,我離開家去上大學,在秋季學校放感恩節假期時,我和姑姑一起去見我們的會計師。
他說:「你父親留給你一筆不錯的遺產,只要你不亂花錢,下半輩子就會衣食無缺。按照目前的情況,你可能會在30歲成為百萬富翁。」
那是2000年10月。2年後,我在大學放暑假時回家,決定查看一下我的投資,看看情況如何。我很震驚,我的帳戶和其他人一樣,在科技股崩盤中遭受了重大損失,儘管還剩餘一些投資組合,但在30歲成為百萬富翁這件事,已經是不可能了。
那年夏天,一切都變了。我首先一頭鑽進我的投資中,即使我是一個愛喝啤酒、鄙視數學的歷史系學生,我也知道我仍拿著一張王牌。只要我了解我所擁有的並保護它,無論人生引導我走向哪裡,我在經濟上仍能過得不錯。
一位親戚向我解釋72法則—將72除以預期的年投資報酬率,就可以了解需要多少年才能使你的錢增加1倍。親戚說:「不要花掉那筆錢,就算你連1分錢都不再存,你也絕對不會缺錢。」
找到自己的方向
回想起來,這筆錢有點像一把雙刃劍,它讓我變得不那麼認真、不那麼投入工作,但我應該認真工作才對。我有很多朋友是念商業或經濟學的,許多人在投資銀行找到工作,並且事業有成;我還有很多朋友是學歷史或政府學,其中有許多人後來上了法學院。
同時,在離開學校的最初幾年,我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做了1年的全職閱讀導師,念了2年的歷史研究所,最後在投資網站「傻瓜投資指南」(The Motley Fool)工作。我在那裡的12年做過好幾個不同工作,我很享受在那裡的時光,但我在任何方面都沒有太大進步。當然,我知道只要保護好我所擁有的,就能過得去,那我還需要取得什麼成就嗎?
幸好,那個網站是一個很棒的工作場所,與撰寫投資、個人理財文章的人在一起,有助於加深我對這些主題的興趣和理解。公司為員工提撥至401(k)退休基金的錢很慷慨,並提供一些很好的教育,教我們如何投資這筆錢。我在那裡工作時會固定提撥至401(k)退休基金,而且我聽從親戚的建議量入為出。我的財務狀況隨著市場的上漲而改善。
2016年,當我決定嘗試財務規畫時,我終於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參加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課程,並於2018年通過考試;2019年,我離開了投資網站的工作,加入華盛頓特區的當地公司。這次轉職讓我的薪水變得較少,但我並不太擔心。調整我的開支以配合這份新的、較低的收入並不是問題。
3年後的今天,我的財務狀況總是在不斷調整和評估。在我努力建立自己的財務規畫公司時,我的收支並不平衡,我知道接下來的幾年必須省吃儉用,但我也知道自己每個月需要賺多少錢才能避免動用積蓄。我可以根據不同的假設投資報酬率預估未來的情況會如何。
雖然我會計算,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克服內心深處的匱乏感。因為我的財務狀況非常穩定,所以在一些事情上非常節儉就顯得很可笑,最好的例子是:我繼續開老舊的車子,而不是換一輛新車。
這輛車已經10年了,它有很多問題,多到我都不記得所有問題了。車輪並非完全平行;駕駛側的門有個難看的凹痕;空調不一定會有用;我必須簽免責條款,檢查人員才讓我的車通過檢驗;最精彩的部分是:如果不使用「輕彈技巧」,就無法把車鑰匙從鑰匙孔中取出。
我最近開車載朋友去看籃球賽,當我們到達時,我表示無法正常地將鑰匙拔出來,他問我通常都怎麼做,我便示範給他看。我把鑰匙往鑰匙孔裡推一下,然後鬆開手指,鑰匙孔向後彈,然後就把鑰匙吐出來,我朋友笑翻了。
「你怎麼學會這招的?」他問。
「我在網路搜尋『福斯汽車鑰匙孔無法拔出鑰匙』,結果發現新的發動鑰匙孔要6,000美元,然後我看到一段『輕彈技巧』影片後嘗試了一下。這招太有用了。」
他一直笑個不停。
我繼續說道:「聽著,如果你需要有人告訴你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或是如何挑選出最好的東西,不要浪時間打電話給我;但如果你需要有人告訴你如何讓某樣東西使用得更久的訣竅,我就是就佳人選。」
我的車應該還可以過得去一年,我也毫不懷疑,自己一樣可以過得去。
三個教訓
◆檢視你小時候的金錢歷程,並想想這些經歷如何影響今天的你。
◆如果你在很年輕時就得到一大筆錢,你可能已經準備好退休了—前提是你讓那筆錢增加,而不是拿來花掉。
◆將資產贈與給子女時,可以考慮一種信託安排,慢慢地支付這筆錢,而不是在21 歲時一次性支付全部款項。這樣他們更可能有動力在學校認真念書,並在工作中表現出色。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的《我的金錢之旅:30個財務自由真實故事,你也做得到》
作者: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
喬納森‧克雷蒙出生於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目前居住在費城。是HumbleDollar.com 的創辦人,同時是美國最大財務顧問公司之一「創意規畫」(Creative Planning)的顧問及投資委員會成員。
早期曾經在《華爾街日報》任職近 20 年,擔任報社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也曾在花旗銀行集團工作六年,擔任集團內個人財務管理教育部門主任。
曾經出版了多本有關個人財務規畫的書籍,其中包括暢銷書《金錢超思考》、《慢慢致富》、《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
目前與妻子 Elaine 一同居住在費城,距離女兒、女婿及兩位外孫住家僅幾個街區之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